栉风沐雨续华章,砥砺前行谱新篇——航海学院党委工作巡礼

西工大新闻网7月10日电席杰)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航海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深入推动从严治党。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帮助下,在海军和中船重工、中船工业等军工集团的支持下,学院党政同心同德、师生同心同行。在党建、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三航特色发展,为我国的海防、国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牢记使命,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院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对照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充分发挥了全局协调各方、抓好大事的核心作用,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体系,提高院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提升院党委重要决策和重大工作推进的质量与效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建设和发展,目前航海学院党委共有7个教师党支部和19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600人,其中教师143人,学生党员457人。五年来,学院始终把加强团结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完善党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制度,汇编《航海学院制度汇编》、《航海学院办事流程》等规章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党政班子联席会等措施,加强学院各项工作的联系与沟通,增强党政班子凝聚力;把加强学习作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基层党支部集中学习会、讨论会,邀请院长、书记、省委党校教授讲党课,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不忘初心、工大情怀”、“七一宣誓”等专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师生适应新形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通过合理设置党支部、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按期进行支部换届、选优配强支部书记等举措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双带头人”100%覆盖全体教师党支部书记,先后有2名教师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1个教师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党支部;青年教师王鹏教授入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并作为团省委“党的十九大精神”陕西青年宣讲团成员赴高校送讲,博士生古清月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圆满完成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力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多平台、多参与度、多融合的措施,打造“红蓝人才”。

航海学院组织党务工作者赴泾阳、照金开展现场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学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促发展,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党员赴照金、泾阳、延安等革命圣地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精神,加强思想政治觉悟的统一性;通过院史资料收集与编纂、《航海学院大事记》编印、《碧海潮声》文集编印、纪念学院建制三十周年、人文环境改建与优化等工作的开展,让广大师生们深切感受学院六十多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加强对学院的归属感,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一起凝心聚力共促学院发展。

航海学院纪念建制三十周年主题活动

二、引育并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针对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建设需求,结合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现有特点,学院对传统的教师队伍进行优化,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坚持规模与结构并重、海智与内智并重。强化高层人才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手段打造人才引育新平台新载体,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出了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航海学院分论坛

五年来,学院引进院士2人、四青人才3人;先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招揽人才,引进教授3人、副教授14、助理教授及研究员31人;培育“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卓青2人、杰青1人、青拔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者20余人;获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获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深入开展“三全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推进“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开展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水平赛事、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航海学院召开人才培养大讨论专题研讨会

五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1569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向全国各地国防单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本科生班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获全国一级学会优秀论文4篇、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水声工程”两个专业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先后与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汾西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平阳重工机械责任有限公司、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3研究所签订协议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建成大学生未来水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基地、航海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智能海洋航行器创新基地;与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培养基地”先后获批“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发起和主办国内海洋工程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比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学院累计在该赛事上获特等奖19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53项,每年参与学生人数超200人;连续三年蝉联“新加坡AUV国际挑战赛”冠军、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上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中俄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入选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8年以来共有4支团队获评工信部创业一等奖,一等奖获得数量位居全校第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其中博士生朱健楠入选福布斯中国30under30精英榜,博士生何伟在深圳前海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公司产品CCROV水下机器人受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的点赞。

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培育一流科技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的精神要求,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为发展契机,深入推进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资源,在积极探索国际学科前沿的同时,不断突破领域关键难题,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水下自主无人系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召开工作研讨会

五年来,学院建成“无人水下运载技术”、“海洋声学信息感知”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水下自主作战平台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水下自主作战平台技术”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国家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海洋信息感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后获批“自主水下航行器技术”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海洋声学信息感知”、“无人水下运载技术”、“水下信息与控制”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成果奖1项。自2016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新增千万级纵向项目8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其中授权90余项。

五、扩展国际交流平台,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

学院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努力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引进、国际招生与宣传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学院学科和学术水平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

航海学院与俄罗斯海洋技术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建立“海洋科学与信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伊尔库斯克科学中心、大气海洋光学研究所建立“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建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发起并创立IEEE西安分会,多次主办海洋信号感知与处理领域ICSPCC、TENCON、ICASSP-WSAC、PRUAC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举办首届文明与遗产国际论坛-海上丝路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累计公派出国学生443人(2018年公派出国人数位列全校第三,研究生出国人数位列全校第一),出国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教师425人;先后赴巴基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泰国等地开展国际招生工作,累计来华国际留学生20人,短期交流人数达164人;引进长期外籍顾问及博士后7人,邀请短期高端外籍专家来访200余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代表访问航海学院

航海学院这五年,是团结协作的五年,是真抓实干的五年、是争优创新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学院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学院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献礼!

(审稿:孙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