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继往开来新时代,砥砺前行续新篇

西工大新闻网79日电徐方暖)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计算机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规范党员教育和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为途径,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全面推动计算机学院“双一流”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一、多措并举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

(一)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管党治党的使命感责任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建章立制,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科学优化设置党支部,结合学科方向和大团队建设设置教工党支部,有效促进“双一流”学科方向发展和学科团队引人育人工作;逐步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目前全院教师党支部书记100%符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要求。此外,积极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获评“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党支部主题活动

学生赴融水

(二)党委书记坚持上好“党课”,发挥“头雁”作用

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坚持把党课打造成“金课”,把提高党支部书记讲好党课能力,作为新时期学院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一步一个脚印,一堂一堂课地去讲,不断提高“三会一课”、“双带头人”队伍建设质量等党组织活动质量、引领质量。并带头分门别类深入学院党校、教工支部、学生支部讲党课,务求实效接地气,入脑入心,好听能用。仅2018年,党委书记共开展讲党课5次,累计为1000余人讲党课。基础教学部党党支部书记魏英获学校微党课三等奖。

(三)创新党建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

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为基础,深入调研,主动布局,疑心聚力话创新。2018年召开纪念康继昌先生座谈会暨“康继昌教育奖助基金”发布会,累计近100人慷慨捐赠近300万元人民币。对计算机专业发展历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建设了计算机学院院史长廊。2019年1月计算机学院党委第四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学院基础教学部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项(全校2项)。

纪念康继昌先生座谈会

中共计算机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

二、抢抓机遇谋发展,学科创新争一流

学院2018年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聘请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杨学军院士为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为副主任,以及其他7位院士、4位国际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为委员。成功举办了计算机专业建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计算机学科高端论坛。2019年发起并举办首届西部高校计算机学院院长论坛,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等40余所高校近80名西部高校计算机学院院长(系主任)和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位于A-档,计算机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且名次大幅提升,最新排名187位,进入前5‰。

指导委员会合影

西部计算机学院院长论坛

三、目标驱动促改革,“三位一体”育英才

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推动“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构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符合计算机学科大类特点的培养体系,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专业布局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工作。

坚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系统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案,增加课程内容难度和挑战性,增大实验课程问题规模,强调不同实验模块间关联性和系统的整体性,逐步打破同一课程不同实验模块之间独立性弊端,并针对系统能力培养核心课程群开展了改革试点,获批“计算机教指委系统能力培养专业

五年来,计算机学院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MOOC课程建设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项,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团队1项,省级以上教改立项4项,新增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在2019年,获批全国高校首批人工智能本科生专业。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系统能力大赛中,我校参赛队伍连续两年获得了一等奖,且CPU性能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在2019年CCF“软件能力认证”中排名全国前三。

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建设第一批示范院校和试点院校”、“计算机教指委面向工程教育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9年学院承办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高峰论坛。

系统能力会议

人才培养研讨

五年来,计算机学院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MOOC课程建设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项,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团队1项,省级以上教改立项4项,新增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在2019年,获批全国高校首批人工智能本科生专业。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系统能力大赛中,我校参赛队伍连续两年获得了一等奖,且CPU性能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在2019年CCF“软件能力认证”中排名全国前三。

程序设计竞赛

机器人竞赛

四、人才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学院以营造潜心教学科研的公平氛围为核心,建立“标志性成果直升”岗位聘任机制,激励教师专注于“顶天”“立地”“育人”,持续推进“3个10工程”;成立交叉研究人才特区,邀请国外知名教授与团队负责人一起指导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五年来,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张艳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於志文;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於志文,夏勇、王鹏,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郭斌,国防专家4人次:国防基础研究专业组成员杜承烈、蒋泽军,军委科技委专家李士宁、郭斌。1人当选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理事长,1人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获批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五、顶天立地寻突破,广搭平台促提升

学院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价值取向,立足传统特色和优势,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前沿挑战和战略机遇,调整优化科研方向布局,形成智能传感与微系统设计、人机物融合智能计算、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计算机测控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与智能决策、泛在系统软件等专业方向。同时,不断拓展前沿交叉方向,形成医学影像分析、生物计算等新的学科增长点。

近5年来,学院新增“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云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2个,“大数据管理与存储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3个;获批千万级和标志性重点项目20余项;学院科研经费逐年递增,2018年突破1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6项,其中主持一等奖4项,参与一等奖2项;ESI高被引论文18篇,CCF认定的A类会议48篇,多篇获得CVPR、ICCV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六、国际化进程加快,朋友圈不断扩大

学院成立国际化办公室,设立专职国际化秘书,为各项国际化工作提供服务;以全英文专业为建设基础,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全英文专业课程36门;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提升学院基础研究及交叉学科研究实力;以中比研究中心为突破,构建国际化科研平台和人才交流基地,人才交叉特区人员与海外研究团队广泛合作。五年来,学院新增“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无人航行实时智能感知与计算技术111引智基地;新增联合培养项目7项: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荷兰特温特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在全校位居前列。举办了2018年多媒体大数据国际会议、第37届概念建模国际会议等。2014年在习近平主席与比利时首相共同见证下,校长汪劲松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签署了重要合作协议,被列为习主席访欧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比合作

展望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设“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审稿:於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