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动力与能源学院凝心聚力促发展锐意进取谱新篇

西工大新闻网72日电张晓红 刘译蔚 聂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力与能源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学院改革发展大局,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师生,抢抓“两机专项”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特色发展,锐意创新,学院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献礼!

一、构筑坚强领导核心,为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打造坚强有力、和谐团结、相互补台的班子队伍,形成党政协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学院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

学院党委以制度求共识,凝聚人心;以良好的管理机制,激励人心。通过系主任换届,选拔出了一批年轻有为、有想法、有拼劲、忠诚担当的管理团队;通过教工党支部换届,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全覆盖,把党支部建设延伸到科研团队中,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对院办机构的调整与改革,进一步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召开全院大会,让全院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学院面临的历史机遇、制约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学院确定的主攻方向和每一位老师肩负的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树立危机意识、改革意识、拼搏意识,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为学院快速发展奠定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学院召开全院大会

面对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学院坚持党管人才促发展。出台“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冬青人才计划,领导班子组团赴英国、俄罗斯、德国等地开展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学院精心组织学院教师三年聘期考核,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院教职工2016-2018年三年聘期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并开展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充分调动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开展公房收费改革,进一步提高公用房屋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树立空间资源成本意识,建立有偿使用和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在学院“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导向作用。

汪劲松校长参加本科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并为青年学生讲思政课

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扎实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学校“学生党建先进学院”。自2016年起,已有共计4个学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研究生第九党支部荣获“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仅评选100个,全省4个,全校唯一);荣获陕西省全省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 (全校唯一)。

二、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抢抓“两机”专项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学院以学校、学院学科布局和建设规划为指导,放眼未来、提前谋划,认真梳理教师结构,合理布局教师规模,加快建立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搭建以“引才、育才、用才、成才”为主线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在引才方面,出台“办公场地到位、办公设备到位、启动经费到位、实验平台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的“入职6到位”政策,保障新引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加速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成才,提升学院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育才方面,建立冬青交流中心,打造冬青论坛,加强经验交流和传帮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用才方面,扎实推进“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加强实施“双带头人培育计划”,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担任学术职位。在成才方面,设立“动能之星”奖励计划,评选“教学之星”、“学术之星”等,从教学、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三方面因才培养,有组织、按梯队申报各类学校、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人才计划、奖励与荣誉,形成冲击批次和人才梯队,将青年教师培育为教学名师、称号人才和行业专家,不断激励产出标志性成果和培育领军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29人,全职外籍教师3人。近五年,学院新增1位双聘院士,3位国字号人才,6位国家级专家。

三、为“通才”制定规则,为“天才”留出空间

学院不断坚持和深化“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三全育人”,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努力培养家国情怀强烈,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创新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协作,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领军人才。

学院召开人才培养大讨论青年教师专题研讨会

学院通过召开系列研讨会,深入分析研讨,明确改革方向。不断优化本科生培养方案,扎实推进“能源动力类”大类培养,实现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二年级“通识通修”课程与“学科基础”课程统一。大力推进教授上讲台工作,已在全校率先实现教授100%上讲台。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占学、刘波、索建秦等一批大牌教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遴选了6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F1辅导员,让这些优秀的老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院开设“师德荣耀”专栏,宣传范玮、廖明夫、严红等一批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潜心育人的优秀师德典范,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学院创新课程思政模式,持续开展“总师讲坛”活动,邀请刘永泉、黄维娜等总师校友为大家讲述航发情怀,用“别样党课”铸造强劲“中国心”。

学院孙亚松老师开展“雨课堂”培训

学院创新改革教考模式,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创新。早在2013年,学院在全校首创了专业基础课答辩式考试。现又开展了“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改革试点项目。近年来,全校率先在全校开展并重点推广“雨课堂”教学,孙亚松老师荣获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智慧教学之星”。学院结合小班化授课的推广,成立10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联合开设全英文课程。全力支持实践实验类教材的编写,保证实验类教材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与技术发展同步。近五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新增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

学院杨亦珉同学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比赛

学院实施“动能成长计划”,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打通语言关、视野关、平台关,建立长期合作的海外本科毕设基地,实现联合培养。学院借力国际办学资源,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转化国际化培养成果,带动科研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强化有海外学习背景的优秀教师在学生科技实践、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学院本科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就业率保持在98%,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全员参与一年一度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科研见习”活动,硕果累累,近五年,学院学生累计获得国际级奖项48项、国家级奖项156项、省部级奖项139项。是介等同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茅晓晨同学荣获“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并以在读博士身份入选“香江学者”计划。

四、抢抓机遇,夯实格局,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五年来,学院紧扣学科布局规划,聚焦重点,统筹资源,加强规划,做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共谋发展。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或行业创新团队,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5年科研经费到款总计39258.4434万元,其中2018年科研到款首次过亿,2019年上半年科研到款已近亿。学院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5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05项支撑重点型号项目,在PRL、JMF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学院坚持以标志性成果激励为路径,稳步提升科学研究内涵质量,深化推进科研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两机专项”研究被国家列为国家重大工程之首,航空发动机也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学院紧抓这一伟大历史机遇,做好有组织的谋划,有6位教授担任国家“两机专项”专业组专家,6个试验平台获批国家“两机”专项基础研究条件保障建设支持,并在“两机专项”一期获批总经费4.2亿。

学院充分利用太仓的区位优势,在长三角研究院成立计算物理与能源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补齐学术短板,目前已有7位教师和12位研究生在太仓开展工作。

五、强化国际合作,促进学院从行业型转向国际型

学院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持续加强学院国际化能力提升。国际合作以对欧、对俄为主,充分发挥中德风电研究中心的国际化平台作用,扩展与英国R.R公司、 牛津大学和克莱菲尔德大学、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喀航)、莫斯科动力学院(莫动)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基础,实现一流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家外专局陆明副局长、廖明夫教授和Gasch教授在柏林组织中德风电技术研讨会

学院廖明夫教授通过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不仅实现了西北工业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零的突破,而且把这种合作推进上升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层面,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之路。先后培养中德风电技术骨干共计1366人次,其中近200名学员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为我国风电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德风电中心也被誉为中国风电行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廖明夫教授领导的“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被国家外专局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国家能源局授予该所“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优秀实施单位”称号。与学院长期合作的2名德国教授荣获“国家友谊奖”,1名德国教授荣获“三秦友谊奖”。

学院代表团赴英国参加中英高层次人才大会

2019年学院院长王占学带队赴英国伦敦中英高层次人才大会进行宣传,参加高峰论坛及英国高校与中国高校、企业圆桌会议,进行人才(项目)交流对接,针对学校和学院需求开展人才招聘工作。

喀山国立技术大学校长阿尔伯特•基里木特津诺夫亲切接见代表团一行

党委书记闫育周带队访问喀航、莫动和中国驻俄大使馆教育处,与喀航就2+2联合培养、学生夏令营、联合实验室、青年教师培训、双方教师互聘、学术交流等项目展开深入交流磋商,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为学校和学院进一步深化对俄合作开拓了新的局面。

学院师生参加2018年ASME国际会议

放眼未来,提前布局,学院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制定“雅思考试计划”、开展“留学人生”沙龙、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访学学生。王占学院长带领11位教师和32位学生参加2018年ASME国际会议,是国内参加规模最大的团队。学院组织14名学生参加2018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暑期夏令营,35名学生参加2019年华沙理工大学暑期夏令营,25名学生参加2019年喀山国立技术大学暑期夏令营。学院将优秀学子输送至海外知名高校,不断扩大学院、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学校国际“朋友圈”,为学校引进海外高水平师资搭建桥梁,建立蓄水池,支撑未来师资队伍发展,促进学院从行业型向国际型的转变。

展望未来,新时代,新机遇,新篇章!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动力与能源学院全体师生将同舟共济,抢抓机遇,用心谋变,务实工作,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审稿:闫育周 王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