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野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0-02-19 12:59   党委宣传部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阻击战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着宣传教育、价值引领、舆论引导、科学研究的重任。

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教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对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到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深处,渗透到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要注重典型宣传,生动讲述、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斗争中的感人事迹;编写出版教育读本,创作传唱经典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科学精神教育,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思政课教师要在疫情防控中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职责,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将疫情防控中的生动事例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价值引领。注重价值引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牢牢把握理论武装这一龙头,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做功课,彰显党和国家在重大疫情中的坚强领导,深刻反映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显现出的艰苦卓绝、顽强奋斗、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充分挖掘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疫情“逆行者”展现的道德示范引领和各行各业的战“疫”精神,深入总结人民军队、公安干警、社区干部等在疫情防控中的担当精神和职业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觉投身于疫情防控中,对民众做好爱国主义、关爱生命、社会责任、爱与感恩、法治规则等主题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引导。面对疫情防控的持久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通过舆论引导,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和增强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心,展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要做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搞好经济发展等宣传引导,让疫情中的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要做好社会稳定的宣传讲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情绪疏导,做好各类人群的人文关怀。要做好《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阐释,加大对扰乱社会秩序、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隐瞒不报、感染者拒绝披露信息等违法行为法律后果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杜绝违法犯罪活动。要做好科学精神的倡导,对于谣言、伪科学、封建迷信等积极开展信息甄别,进行科学的阐释、坚决的反击、明确的回应,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舆情。要针对国际对我国的关切,及时宣传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做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传播者。

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科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科学研究的时代命题——为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出谋划策。对于哲学研究者来讲,面临着重大疫情的哲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反思、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哲学研究课题;对于管理科学研究者来讲,面临着疫情防控中的应急管理、风险防范、信息治理等研究课题;对于法学研究者来讲,面临着生物安全、野生动物保护、重大事件中法律监管、疫情后重建的法律要求等研究课题;对于社会学研究者来讲,面临着社会心理和民众心态、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动员、信息技术与社会等研究课题;对于经济学、教育学等研究者来讲,面临着金融和财政支持、经济稳定发展、劳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领域,从健康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杨云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关闭窗口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