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野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12-30 08:39   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治理以精准扶贫为重点,开创了一系列扶贫的新方法、新思路,不仅使贫困问题得到极大程度的解决,还创新了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有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因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助推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举措。

实施精准扶贫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又将脱贫工作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真抓实干地将“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通过产业扶贫将扶贫由“输血”变成“造血”,通过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播,通过金融扶贫激活了乡村经济活力,使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优化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选派优秀党员到贫困地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既锻炼了党员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又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生机活力。一大批党员干部被选派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依托原有单位的资源优势带动了贫困村的经济发展,而且与基层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增强了群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以其聪明才智和组织才能进一步优化了乡村“两委”班子基层治理模式,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有效指导和监督,为贫困地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活力,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同时,还通过定点帮扶、协作扶持等方式,架起了企事业单位对贫困村帮扶的桥梁,打破了乡村治理的封闭模式,实现了乡村治理的内外联动、优势互补,优化了乡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方式。

增强情感认同,提升社会主义向心力。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提升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拧成一股绳,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同迈进。同时,精准扶贫所取得的成效,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而且对世界减贫工作也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国际社会赞赏,使人民群众升腾起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正是无数共产党员、扶贫干部、基层工作者忘我的工作,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扶贫是个系统工程,决不能有歇歇脚、停一停的思想,特别是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因而一定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坚决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底线任务。到2020年,在现有贫困标准下将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返贫情况也是一大难题,因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和完善城乡民生保障制度仍然是建设的重点。要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统一,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和做法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优化实施,在原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谋划、全盘布局,以2020年为节点,实现全国脱贫摘帽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往开来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从而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进。

(作者:郝保权 刘凯强

来源:陕西日报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12/27/content_642915.html

关闭窗口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