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春风浩荡正当时 砥砺奋进谱新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凝心聚力促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7-12-19 15: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12月19日电 众人尽知韶光贵,无须扬鞭自奋蹄。12月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了建院两周年纪念日,一场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战略研讨会隆重举行,学校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齐聚一堂,院长系主任依次登台畅谈发展思路,与会人员轮流发言献计献策,会场上洋溢着热烈气氛、涌动着发展思潮、激发着发展活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开放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思路,凝聚发展力量,贡献发展智慧,探讨发展路径,形成发展共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又一举措。

迎来发展新机遇 催生发展新激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就遇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中央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科学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犹如一股浩荡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座谈会,研讨提升思政理论课质量对策。学校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确定为“十三五”重点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心系马院发展,先后6次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分管校领导以推动马院发展为己任,不辞辛劳,带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系负责人赴有关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调研学习。2017年中,学校党委常委会先后10次专题研究思政课教学、学科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事项,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组织兼职教师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施办法(试行)》《思想政治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6份。2017年下半年以来,学校有关领导先后3次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讨会专题研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汪劲松校长亲自带队,4位党委常委同时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为学院把脉支招。有关职能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倾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建设。

全校上下十分欣喜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工深知这一点。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把学校党委殷切期望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加快发展步伐,是学院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倍加珍惜倍加努力,自加压力推动新发展。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发展的热潮悄然兴起。

抓住发展新机遇 推动发展出实招

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挑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撸起袖子加油干,马克思主义学院接连打出推动发展的组合拳。

举办内涵式发展论坛,谋划跨越式发展路径。3月18日,围绕如何推进学院实现快速发展的论坛隆重举行,10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10位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师依次登台,谈人才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学科评估,发言有理论、有思考、有挑战,言简意赅,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赢得了与会者阵阵掌声。分管校领导高兴地评价为:人才济济、点子多多、能量满满、充满激情。无论是发言者的观点,还是分管领导的评价,都给在场的人员传递了一股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为推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6月份开展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新近召开的内涵式发展战略研讨会,无不展示着一股激情澎拜的发展力量。

推进学科建设上台阶,冲击重大项目敢作为。在主管校领导带领下,在烈日炎炎的暑期,数位学科负责人放弃休息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在微信群中讨论交流思路,常常夜以继日、夙兴夜寐,为争取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博士点,在贡献智慧、挥洒汗水,体现出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责任担当的价值取向。敢于破冰,做以前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没有重大专项可以尝试,担当重任不辞辛苦,攻克难关需要勇气,力求实现零的突破。慢慢地研究团队形成了,发着思路打开了、路径宽阔了、前景更加明亮了。

调整内设机构,激活发展动力。适应新发展需要,成立教授委员会,任命负责人,数位有能力有水平肯奉献、群众认可的骨干教师领衔上岗,担当起推动发展重任,凝聚学科建设思路、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工作。

搭建新平台,开辟新途径。在学校鼎力支持下,获批的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成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依托马院建设,研究平台总量增加,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围绕研究平台,数位教师夙兴夜寐、紧锣密鼓开展工作,思想状况调查快速推进,研究报告详实有效,舆情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受到上级部门称赞。一时间,陕西省重点舆情研究中心工作研讨会也放在西工大召开,舆情中心的教师们有机会与同行们交流切磋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走出去切磋交流,带回来发展思路。赴有关高校调研学习,安排教师观摩听课,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积极发声。一时间促进发展的紧迫感深入到广大教师心中,争先恐后谋求发展。马院教师走出了校园、走出了国门,影响传递到海内外,带回了发展新理念。

学术研讨好戏连台,名校专家齐聚献策。首次举办“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与乡村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了首届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STS)学术研讨会,连续创造了两个第一。近三年来先后举办陕西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翱翔名家讲堂等20场次,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核心期刊的专家学者、政府要员纷纷应邀前来研讨交流,极大鼓舞了师生士气,产生了强劲发展动力,带动了发展热潮,学院知名度和学科影响力在社会上进一步提升。

教学研讨成为常态,提升水平坚持不懈。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专家传授经验、示范教学。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来了、荣获“最美教师”称号的清华大学冯务中副教授来了,国家教学名师来了,党委书记来了,黄金般珍贵的教学思路、理念、方法潜移默化传输到教师脑海中,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集体备课专题授课、相互交流,提升水平;把“麦可思”教学软件引进课堂,使得教学氛围变得活跃,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校长听课、书记听课、教育厅长听课,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效果评价持续向好,课堂教学吸引力越来越强。

当好宣传排头兵 凝聚发展正能量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马院教师心田,涤荡着教师心灵。不用谁来组织,教师们便自觉性动起来,在观看完十九大开幕式现场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之后,匆匆忙忙吃过午饭的党员教师们便奔赴各自的教室,第一时间把十九大精神带进了课堂,送到了学生的脑海。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学校党委文件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十九大召开的当天下午,党支部及时召开座谈会,党员们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畅谈收看和学习感受。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结束工作返回家中,党员不辞辛苦,重温报告内容,书写心得体会。此后的几天里,不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微信群推送的内容,十九大始终是热议的中心话题。一些党员同志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满怀热情地学习十九大精神,撰写解读十九大精神论文8篇。

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组建起来了。校党委高度重视宣讲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及时悉心指导。党委书记张炜率先垂范,走进思政课课堂宣讲十九大精神,为宣讲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示范课,鼓舞了全体成员宣讲信心,燃起了宣讲的激情。

11月1日,长安校区教学西楼A205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在这里进行,学院党委采用现场授课的“实战”方式举行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帷幕。

一个多月来,宣讲团成员利用教学间隙、利用休息时间,不辞辛苦,走进一个又一个报告厅、会议室宣讲十九大精神。截止11月底,宣讲团成员已在校内外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受众师生5000余人。

宣讲活动不仅宣传了十九大精神,也坚定了教师理想信念,增强了使命感。青年教师张记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不负青春不负梦,立足本职,努力通过教学和研究,让十九大报告的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青年教师、院长助理李鹏在听取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宣讲十九大精神报告后表示要把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宣传贯彻好。

昂首走进新时代 奋力开创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走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任,承担着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学院广大教职工在认真学习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本领。

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倾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一定会倍加珍惜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提振精气神潜心促发展,追赶超越意识进一步增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把马院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审稿:乔彩燕)

关闭窗口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