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1月10日电(赵毓梅)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自那时起,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服务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就成了航空人肩负的使命责任。71年来,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仿制,从测绘到自主研发,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进历程,形成了完整的科技与工业体系,以蓬勃气势迈进了“20时代”,这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和汗水。
为让大一新生尽快全面了解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航空学院邀请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汪亚卫作为主讲人,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了16学时的《大国重器:华夏龙腾(中国飞机发展侧记)》课程,近百名同学选课,课程还吸引了学院部分青年教师,高年级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旁听。
从10月15日开始,连续4个周六下午,汪亚卫校友用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切实的感悟,从“剑指苍穹(战斗机)、鲲鹏展翅(运输机)、凤舞九天(民机)、风旋电掣(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四个专题,用一幅幅图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歼7、歼8到歼10、歼20,从运8到运20,从运10、ARJ21到C919,从直8、直9到直10,以及AG600、“翼龙”无人机等飞机的研制历程,让同学们了解各型国产飞机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设计研制历程、生产和使用情况,也向同学们展示我国航空工业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与航空强国“同台竞技”历史性跨越的“中国故事”,增强了同学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热情,引导同学们树立不断开拓、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实现航空强国的宏伟目标刻苦学习。
授课中,汪亚卫校友穿插讲述了顾诵芬、宋文骢、杨伟、唐长红、邓景辉、吴光辉、黄领才、戴川等为代表的杰出航空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勇攀高峰,实现了我国航空装备从第三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他们的故事深深激发了同学们“爱航空、学航空,报效祖国”的热情和为航空强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精神。
课程的最后,汪亚卫校友也从“广博的学识、深厚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坚定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对同学们提了殷切的期望,鼓励同学们树立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航空强国的自信担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以发展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飞机研制中问题的能力。
主讲人简介:
汪亚卫,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航空工业集团原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历任航空工业部第628所科技处处长、副所长、所长,2001年10月担任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9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民用飞机部部长,2008年10月起担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2016年7月起先后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和航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参与ARJ21、新舟60、新舟700、AG600等国产民用飞机和多种型号国产战斗机、教练机、无人机等项目管理工作,主编《飞机纵横》《展望航空新世纪》《华夏龙腾(中国飞机发展侧记1978-2020)》等图书。
审核:宣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