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至10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筑梦黔北”实践队在梁韵基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湄潭县水涯子村,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贵定县宝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实践队成员于8月8日下午前往水涯子村,就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发展方向等问题与村书记进行交流探讨。村支书说到,近年来,政府在基础设施、饮水、住房等方面解决了村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村支书组织党员去帮扶产业大户,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不够,就组织党员去义务干活,每户党员去认领一亩白果施肥,带动百姓种植。这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村民们推动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随后实践队员也走访了当地村民,从收入、医疗、居住、教育多方面进行调研,在交流过程中,村民谈到:“自从脱贫攻坚开始之后,政府对于我们修建房屋给予很大补贴,建立了许多乡村医疗点,让我们居民的住房,医疗也有了保障,养老保险也有所提升。”实践队通过调查了解到水涯子村“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一定的了解,也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和实惠,认为近年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后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队在水涯子村进行了“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建立实践基地,既能推动水涯子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引导同学们用于实践,成长成才。
8月9日,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花茂村。实践队就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收入情况,特色产业展开调研。
拥有近5000人的花茂村,曾经是贫困落后的“荒茅田”。村子留不住人,村民收入微薄,村容村貌差,发展困难。为了生计,全村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外出务工,空心化严重。2013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花茂村面貌逐步改变,花茂村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队员对于街道上的村民进行了采访,村民们表示:“过去村里很多耕地撂荒,或者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不高。后来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享受农机补贴、冷链物流补贴等,种起了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等各种蔬菜。每到春夏时节,田里一片绿色、花果飘香。”在脱贫之后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队员来到无来过的“红色之家”进行走访调研。红色之家的相关人员说到:“我们家是回乡创业的第一家,随着脱贫攻坚的进行,家乡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乡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如今的花茂村,农家乐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
“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花茂村以美丽乡愁为主导,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以留住人才为依托,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蝶变,实现了农村兴,农村富,农村笑的目标。据了解,下一步花茂村将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加快制定多规合一的花茂村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完善避暑旅游、康体养生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业态布局,不断绘就花茂村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8月10日,实践队在前往贵定县德新镇宝山村,开展“乡村振兴”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并在村委会举行“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实践队员同宝山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就宝山村从脱贫攻坚以来基础设施,乡村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交流。杨支书说到:“脱贫攻坚以前,宝山村是深度贫困村,交通极其不便利,年轻人外出打工,村中以老年人为主,但是在19年修通水泥路之后,宝山村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村落间的交互,产品的运输等均得到了极大得便利。对于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先培养大富,再带动小富,最后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在住房方面,对于符合要求的居民,政府出资修建,一人20平,以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随后实践队在村委的陪同下,实地调研宝山村新寨沙地黄桃基地。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宝山村黄桃产业发展,水果产业发展优势,并就农产品销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针对调查结果,实践团队成员展开分析,积极讨论,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精品农业种植地,发展旅游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等方面,积极为当地黄桃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黄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实践队在村委会举行了“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宝山村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宣传和扩大影响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西工大学生利用好宝山村产品资源优势,深入一线,深入实践提供了新的载体。
在对三个村子的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为各村群众真抓实干、坚毅笃行、紧握时代机遇,力争乡村振兴的行动深受感触,并下定决心:新时代,新征程,队员们将继续肩负责任与担当。
(审核:万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