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1月5日电(黄彬彬 董亮亮)11月1日,航天学院组织开展“传承航天精神”主题党课活动,本次党课由航天学院“传承航天精神”宣讲队队员邢皓钰、杨登峰、高萌靖和刘琳主讲,学院党建助管董亮亮主持。
首先,来自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的邢皓钰同学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的故事。2016年,在微小卫星即将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空前,为了确保弹射器的正常工作,团队成员连续进行了一个礼拜的振动及冲击试验,每天都会忙到凌晨三四点;团队成员自参与该项目以来,记忆最深刻的“假期”就是“春节”,但也基本上是“睡”过去的,因为实在是“太困了”,这样的故事在微小卫星团队不胜枚举。正是有这种只争朝夕,奋勇拼搏的劲头,短短几年间,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始终瞄准航天科技发展前沿,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终将微小卫星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接下来,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的杨登峰同学分享了以“心系中华航天梦,铸就航天里程碑”为题的载人航天精神。为了克服载人运载火箭大量实验带来的风险和经济问题,学院采用高精度数字仿真模拟的办法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1995年底,航天学院与一院一部进行合作,承担了921工程的核心项目,并成立了以陈士橹院士为顾问,863专家唐硕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为了完成921工程,专家老师们呕心沥血,攻坚克难,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随后,飞行控制研究所的高萌靖同学讲述了主题为“靶场敢亮剑,科研攀高峰”的飞控所靶场纪实。“十三五”以来,飞控所先后共10次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型号、空军靶标、海军靶标等重大飞行试验任务,从阿拉善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到空军、海军实验基地,飞控所人一直把国家的需求作为科研方向,时刻谨记西工大人的使命与担当,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激情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最后,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的刘琳同学讲述了陈士橹院士为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陈院士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个人品格。陈士橹院士排除万难,开拓创新,在1959年亲手创建了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并在后来宇航专业遭遇“撤并”危机下奔走呼吁,将西工大宇航工程系保留了下来,也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保留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陈士橹院士一生爱岗敬业,始终坚守航天教育事业,为国防建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为祖国强大敢于担当、鞠躬尽瘁!
报告结束后,学生们围绕“传承航天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航天人要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要为建设航天强国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培训班学员代表心得体会: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从最初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那些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都需要我们新一代航天人来去传承和发扬。在本次党课中,我学习到了如何传承航天精神。首先,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需要勇于钻研航天核心科技,努力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对国家战略的有效支撑。其次坚持航天梦,发展中国梦。从民主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精神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要坚持党的路线,基于科学的理论,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总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必须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心怀梦想、自主创新,从而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
——2017100334柴源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是无数团队日夜艰苦钻研得来的。西北工业大学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在2017年搭载着“长征七号”发射成功,他们承担了欧盟“QB50计划”,完成了“行云试验一号”的研制,如今,“翱翔之星”团队依然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夜以继日的探寻着。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师生团队攻关重大航天科研项目,充分展现了西工大航天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尤其是载人航天工程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飞行控制研究所近年来致力于靶场试验工作,他们将自己对航天的追求与热爱,撒在了阿拉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军及海军试验基地。陈士橹院士心系国家,精益求精,全力扶持后辈,为我国航天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2019260397孙彦狮
(审稿: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