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0月21日电(记者郭丹摄影记者周军平)10月16日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调研,学校在友谊校区健翔楼红叶苑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沙龙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史仪凯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齐乐华、周军教授,宣传部、教工部、教务处、校工会、马院、教育实验学院等部门同志,以及学校部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师代表等参加了沙龙活动。
陈建有副书记介绍了近年来党和国家有关思政工作举行的重大会议、出台的重要文件、推出的重大举措等,再次强调了高校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再次强调了思政工作是高校生命线的重要性,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教务处牟蕾在发言中表示,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两办文件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相关要求。同时,学校将加快会思政课程改革整体规划,设立更多专项打造“精品课程”。
马院杨云霞表示,马院正在积极的编制和实施新的课程方案,探索构建研究型专题教学、多样化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立体思政育人网络。
机电学院史仪凯建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课程思政或者思政课程的青年教师竞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政育人的氛围营造。
航天学院周军认为,专业课老师不能牵强附会地干讲道理,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和事实依据进行思政教育;任课教师要积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等,传递真善美。
机电学院蒋建军认为,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关于课程思政的有关要求,老师们更加重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要在课堂上融入更多学校特色,就地取材,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机电学院齐乐华提出,可以深入挖掘工大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元素,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工大发展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教育实验学院王掩刚建议,学校要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真正意义上增强思政教师的自信感、幸福感和认同感,并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备课互动。
理学院潘璐璐认为,要思政教学和网络技术“互联互通”,使手机从“低头工具”变成“抬头利器”,使课程思政真正地“活”起来、“火”起来。
马院高宝营认为,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学校要着力破解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问题,做到从教学到教育的实质性转变。
马院宫淑燕认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也为思政教师提供一些更专业的鲜活案例。
艺术中心孙瑜讲到,教师们要真正了解社会现实、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回答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聚焦问题,才能更好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马院黄琳认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建设,相互提供理论支撑。
马院华艳君建议,思政课教学必须将理论讲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精确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施教。
马院马新蕊认为,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华夏大地上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在时代洪流中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
陈建有总结指出,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坚持“三全育人”统筹推进,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养教师队伍,编好教材教案;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示范课程建设”,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切实做好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全体教师都要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针对当代学生的成长特点,主动聚焦学生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力感染力。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调研,陈建有对今后的工作做了部署:宣传部要提纲抓总,讲好新中国70年故事,讲好改革开放40年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故事,讲好西工大故事,为思政课、专业课教师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支持;人事处、教务处要在两个课程协同发展过程中,营造良好氛围,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教工部要从教师激励、考核、表彰等方面去思考,从政策制定、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有所侧重;各学院要在学校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组织广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审稿:蒲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