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024年暑期,玛丽女王工程学院7个项目团队共240余名师生赴海外进行了学习交流。项目覆盖了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涉及青年教师培训、教学能力提升、机器学习设计发现新材料、工业5.0与未来技术、材料科学前沿发展等多个主题。
全院协同,夯实过程
2024年初,在学校“127”发展目标的牵引和国际合作处的指导支持下,学院开启了项目申报及筹备工作。
国际交流,制度先行|为了鼓励更多本科生赴海外进行交流学习,学院对本科生资助政策做出新的调整。对标国际合作处的资助政策,大力提升学院对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实践活动的资助标准,通过政策激励、榜样示范、朋辈引导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出国(境)交流的热情,调动国际多元化发展积极性。
扩大范围,提升质量|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学院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严格项目审核流程,力求为学生找到更多、更高质量的、更具有性价比的国际交流项目。最终为学生提供10余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项目,覆盖亚洲、欧洲、澳洲等多个板块。
全链服务,闭环管理|在“学生报名-资料提交-签证办理-行前教育-出行准备-实际出发-项目开展-返程回国”等阶段,学院为每个团配备相应的带队老师进行全链条跟踪,从派出到返回实现了全流程闭环,全方位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为顺利完成学生出国(境)交流保驾护航。
教师培训,赋能未来
为促进中英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融合创新,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国际合作处、教务部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于2024年7月28日-8月10日组织来自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单位14名青年教师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参加为期两周的QAA&QMUL“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课程。课程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学习目标与课程设置、主动学习、小组合作、试题设置、评估设计等。围绕讲座、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教师们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此次培训交流活动,青年教师们拓宽了教学思维,启发教师们对国际化背景下的全英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探索和创新。(新闻链接:https://qm.nwpu.edu.cn/info/1018/43776.htm)
材料学院张程煜教授:在QMUL的培训收获很大,很多内容重塑了我的教学理解,对主动学习、分组教学、翻转课堂等重要的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刻,促进了对teaching和learning的理解。培训也给了我一次宝贵的文化学习和体验,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将给我的教学和科研带来更多思考和启发。
中德桥梁,术通世界
7月22日,学院组织15名学生前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研学之旅。期间,慕尼黑工业大学国际部总经理及业务发展总监亲切接见了范晓丽院长一行,双方交流了两所学校的科研教学及发展理念并签署了寒暑期交流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邀请到德国“工业4.0”理论专家、德国前经济部长顾问Klaus-Jürgen Meier教授为学生们授课。慕尼黑工业大学定制了关于工业发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等相关课程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化学化工、企业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参访学习,围绕未来技术和产业升级的相关前景,以学科交叉和产学融合为发力点,有效提升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着眼全球融通世界的能力。(新闻链接:https://qm.nwpu.edu.cn/info/1018/43686.htm)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2级胡瑀祺:我们的项目是由德国顶尖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组织和支持的。作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工科大学之一,TUM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在这十四天里我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并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中去,我感到十分激动和荣幸。
寰宇视野,狮城纪行
7月21日、7月28日,学院分2批次组织60名学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海外实践访学活动。专业课程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薛军民副教授主讲,内容涵盖了从材料的基本性质、结构表征到性能优化、应用拓展等多个方面。期间,同学们实地走访调研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和城市重建局(URB),了解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以及新型材料和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应用。此外,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秘书长王永杰、副会长吴小伟出席校友代表座谈会。代富平书记希望新加坡校友进一步加强与母校的交流与联络,加深彼此了解,拓展合作空间,实现发展共赢。(新闻链接:https://qm.nwpu.edu.cn/info/1018/43626.htm)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2级池睿:本次访学,我深刻体验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术魅力,不仅在材料科学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知识,更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了视野。通过实地参观与课程学习,我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访学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踏访剑桥,泛舟康河
8月5日至8月18日,学院组织25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展为期14天的“机器学习设计发现新材料”暑期项目研学之旅。课程由剑桥大学工程系主任、机械工程与材料设计实验室主任Monserrat教授分别围绕二维材料、超导体、电池、太阳能电池、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的应用等5个课题进行授课。期间,剑桥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avid Cardwell教授围绕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优势、历史沿革及研究生申请等主题为学生作报告;201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Prof. Didier Queloz围绕天体物理学相关主题为学生作报告。同学们在学术课程中提高了科研素养,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新闻链接:https://qm.nwpu.edu.cn/info/1018/43786.htm)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3级王浩晨:在剑桥大学两周的学习探索是一种学术上的挑战,更是一个成长的契机。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剑桥大学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审视问题的态度,结合西工大的育人理念,成就更好的自我!
海外行知,母校相聚
8月4日至8月18日,学院103名学生赴英方母校——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学校项目。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安排了前沿学科讲座、精彩的实践课程及团队合作活动,帮助大家拓宽学科视野,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院校友、QMUL在读博士李瑞祥等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光电化学扫描、细胞混水凝胶、钙钛矿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及奖学金申请经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Liz Tanner结合自己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作、科研、生活的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丰富的人生经验。项目中的学习经历让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相关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大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新闻链接:https://qm.nwpu.edu.cn/info/1018/43806.htm)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2级武安邦:两周的英伦夏日,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不仅以学术的殿堂引领我遨游知识海洋,更以文化的魅力点亮我心。古老的建筑诉说着历史的沉淀,而现代的实验室则激发着创新的火花。这段交流,如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视野的广阔与学术追求的纯粹,未来之路,因此而更加明晰且充满期待。
视界香港,进取不止
2024年7月,学院组织学生赴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为期7天的海外访学项目。课程内容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概述、ChatGPT应用与实操、区块链和web3.0实用技术和应用入门等。期间,同学们前往世界五百强企业——英国保诚集团进行参访交流,深入了解了香港AI与金融综合运用的发展趋势;参观了香港立法会,了解香港立法会的运作流程,历史等。通过课程以及实践,同学们从多方面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且在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中开阔了视野。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3级仉子玉同学:这次的暑期项目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拓宽视野的历程,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在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中,从CNN、RNN到编码器、解码器的架构,再到预训练和微调的过程以及大语言模型,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各种模型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港科大的这几天学习,让我对港科大的学术氛围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在香港的这几天生活,也让我对这座城市及其独特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广览澳门,蜕变自我
2024年8月,学院组织学生前往澳门城市大学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学项目。课程内容包含创新创业发展、市场营销等。访学团队完成“品牌创意发展运营模式工作坊”、“创新创业发展”等课题学习,积累创新创业知识。期间,团队参访了澳门大学、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坊以及澳门知名企业,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殿堂、感受学术氛围与文化底蕴。本次澳门名校访学实践项目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成长的旅程。同学们在知识拓展、文化体验、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收获满满。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2023级杨清硕同学:通过这次访学项目,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同时,也让我开阔了见识,领略了澳门这块宝地的美丽,亲身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这次活动将成为我宝贵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
寰宇全球,探索未知
今年暑期,学院还有近30名学生参与到了学校的其他海外交流项目,赴奥地利、埃及、瑞士、爱尔兰、日本、泰国、西班牙、坦桑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开展了暑期国际交流研学,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碰撞与融合,学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和访学项目。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玛丽学子在成长经历中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勇敢踏出国界,积极探索世界,成为更自信、更优秀、更充满活力的时代青年。
(文字:宋佳音;图片:各项目团队;审核:程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