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人才培养大讨论】图书馆:服务一流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
2019-04-18 10:31 吴秀青 董凯  图书馆 党委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4月18日电(记者 吴秀青 董凯)“一本好书照亮一个人生,一座图书馆照亮一所大学。”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被公认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更被喻为“大学的心脏”。长期以来,西工大图书馆汇聚优质资源,创造一流服务,致力构建特色鲜明、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优质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奋力打造一流图书馆,倾力服务一流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

以供给优化为突破,建设特色优质文献资源

“建一流资源,擎一流引领。”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文献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建设经费逐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师生对特色优质文献资源的需求。

“工图古今精文,大书天地神章。”依照上级有关部署安排,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图书馆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文献建设工作稳步迈进。

怎样进行特色资源建设?在广泛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结构比例,优化学校文献资源结构,进一步理顺资源建设工作流程,推进文献资源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以3M(材料、力学、机械)和3C(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为支撑,兼顾基础学科(数、理、化、生)及管、文、经、法、医等学科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

目前,图书馆累计纸质馆藏量达365万余册,数字资源140种,子库408个。馆藏纸质资源特色显著,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包括:中外文电子图书17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国内外学位论文660万余篇,国内外会议论文14万余种,科技报告383万余篇和技术标准19万篇。此外,还特藏有姜长英航空史资料约5000册等珍贵文献资料。

以服务提升为支撑,推动学校一流人才培养

“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理念和宗旨。聚焦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文献资源建设步伐,以创新服务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创建一流图书馆,塑造一流阅读者。”图书馆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服务形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优质的文献信息;通过建立留学生微信群、读者服务QQ群、延长典藏图书借期、借期短信提醒服务等,开启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读者服务工作水平。

一流大学建设,阅读推广是根本。为了更好地推广纸本馆藏资源,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化服务内容,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合作,以4.23“世界读书日”、入学季、毕业季等为契机,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官微、微信公众号、海报、QQ群等多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全面提升阅读体验,打造书香文明校园。2017、2018两年共组织阅读推广活动30多项,其中17个项目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等颁发的多项奖励,在校内外广大读者中引起良好反响。

以实践育人为宗旨,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志愿者深度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和阅读推广工作,助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为了加强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图书馆通过荐购电话、邮件、QQ群、“我的图书馆”等多种荐购渠道,广泛收集读者建议,同时在“畅想之星电子图书平台”开放读者选购权限,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线下线上的读者互动,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和欢迎,为学校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校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8年读者满意度达97%以上。2018年获中国图书馆年会馆员书评征集活动一等奖1项,2018全民阅读优秀案例1项;获陕西省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典型案例展示交流会优秀案例奖3项;获陕西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15-2017年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连年获得CALIS联合目录馆藏数据建设先进单位和CALIS联合目录西文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2018年还荣获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以学科需求为牵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学科布局,图书馆重点保证“3+2”学科群、“9+1保A冲A”学科和10个学科交叉领域方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和学科服务。

图书馆高度重视学校“双一流”建设,长期将重点学科分析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学校学科建设的保障。持续更新发布《校领导决策参考》《数字资源学科覆盖指南》《西北工业大学ESI学科排名统计报告》等专业情报分析报告,为校领导及时准确了解国际学科发展动向和学校学科现状提供详实数据分析,为学校引进人才进行(全球)行业领域地位分析。

通过跟踪分析,及时准确把握我校ESI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重要ESI数据参考。采用ESI、InCites等工具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近三年累计完成《学科分析报告》《西北工业大学国际科研合作比较研究》《SCI、SSCI收录西北工业大学论文统计分析报告》《科技管理部科技奖励统计报告》等专业分析报告60余份,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何实现学科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学科服务内容,开展学科服务融入“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学科服务。2018年图书馆以“创新学科服务,共建一流学院”为主题,学科分析报告小组深入计算机学院等多个学院开展深度学科服务。2019年,将继续围绕“3+2”学科群、“9+1保A冲A”学科,深入机电学院、航海学院、柔性电子研究院等学院、研究院和人才特区,重点完成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分析报告。

2018年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结题验收查新、院士申报查引、长江学者申报查引等重点工作;完成学校办、人事处、科研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多项紧急论文统计分析工作10余项;完成各类科技查新项目200余项,覆盖航空、航海、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专业。为学校重大科研项目验收、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立项、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科研成果鉴定和报奖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2018年举办了《Nature》系列期刊论文撰写及开放研究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了信息资源利用专题培训共20个专题40场次,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

人才培养大讨论:图书馆如何破题?

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国际视野下一流大学图书馆该如何建设?图书馆总支书记侯沛勇表示,唯有“持续创新,引变革之先;顶层布局,领格局之先;深耕主业,占主流之先;挖掘数据,据智源之先”。此外,需要谋求新的发展,比如加强高校图书馆馆际交流和对外开放,加强战略协同,加强联盟合作,构建学术交流新生态,发展新型服务,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图书馆馆长李勇表示,图书馆将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开发图书馆的最新功能,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汇聚特色优质文献资源,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开展知识服务、数据服务、学术交流服务、决策支持服务、数据驱动决策,加强智库建设,做好图书馆空间规划,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服务平台等,努力把我校图书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先进、服务一流”的研究型、智慧型图书馆。

在人才培养大讨论中,图书馆全面深入一线研访,聚智共谋人才培养,着力实现人才培养中“认识的大提高、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转变、资源的大提升、作用的大发挥、功能的大增强”。

在反复调研、数次研讨的基础上,图书馆汇智形成了“八措并举、破题奋进”的基本思路——

一是申报文化环境建设立项,改善读者阅览体验,美化阅览空间,吸引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图书馆,增强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

二是改造提升友谊校区图书馆自修室,打造精品馆舍和新空间。关爱青年教师成长,设立“友谊校区教师专用阅览室”,为青年教师研修提供空间。

三是改革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成立“信息咨询服务部”和“信息咨询研究部”,跟进服务师生需要。

四是在原来图书馆“日开放14个半小时,周服务97小时”基础上,拟于2019年下半年在长安校区图书馆试点开放24小时研修区。

五是发挥图书馆的学习支持和人才培养支持功能,开展图书馆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和智库决策。

六是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设立阅读爱好者“朗读亭”、“VR空间导览展示系统”;更新新版图书馆主页和微信公共推送平台。

七是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绿色通道”,调整借阅规则,增加借阅数量、延长借阅期限,以方便读者共享利用为先;针对特定群体,开展主动送书上门服务。

八是开展“求知善读,书启梦想”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强化常态化阅读推广,提升全面阅读素养。未来,图书馆将全心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全力担负通往文化宝库领路者的神圣使命。

(审稿:侯沛勇 李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