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厦门大学大力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2023-03-10 08:34  

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组织领导、选才机制、培养模式、专家引领等方面聚力用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系统部署推进。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系统谋划,推动部门联动,强化条件保障。按照“校院两级、学院主体、专家管理”原则,成立以校长任组长、14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组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发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院系专家指导作用,推动专家治学与拔尖计划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以科研平台为依托、科研项目为引领、个性化培养为抓手,打造“专通结合、交叉融合、本研贯通、国际合作”的培养模式。持续完善招生、转专业、推免、本科生导师等制度办法,为拔尖计划实施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完善选才机制,强化源头储备。加大协同育人力度,会同合作中学,持续完善“科普教育+创新培训+奥赛试练”等夏令营、专题班培养机制,及时发现、吸引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不断充实拔尖人才后备力量。推动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与国内部分中学开展深度合作,设立“景润创新班”“南强实验班”等,通过专项讲座、培训互动等方式,不断激发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坚持“德才兼顾、严进严出”原则,建立“多条路径、多个环节、多维评价、动态进出”选才鉴才机制,综合考量学生兴趣、能力、潜质、素质等多维因素,着力选拔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拔尖人才。加强过程管理,根据不同学科、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健全阶段性评价和学业警示机制,支持学生、项目双向选择,进一步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畅通拔尖人才发展渠道。

优化培养模式,加大资源投入。探索书院制改革,汇聚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打造高标准、多层次、多平台、国际化、学科交叉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坚持“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差异培养、学科交叉、知行合一”方针,推动本研衔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强化信息化教学,积极推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研究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拓展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互动的学习空间,营造更加智能、更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出台拔尖计划学生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实现科研仪器和优质实验资源共享共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依托教学科研支撑平台,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为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攀登学术高峰提供有力支持。如,开设海洋科学“海丝学堂”,让学生登上3千吨级现代化的“嘉庚号”科考船进行远洋作业和训练,开展创新实践培训。

注重专家引领,提升指导成效。优化项目首席教授制度,聘请本学科知名专家担任首席教授并主持项目实施,邀请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拔尖计划系统设计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实施导师制,汇聚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学术大师,参与学生授课、科创项目及毕业论文指导、讲座沙龙交流等。探索实行导师组、交叉学科联合导师、校内外联合导师、线上远程导师等,建设学术导师、科研导师、思政导师、朋辈导师等导师队伍,给予学生全流程、全方位的精神鼓励和生涯指导。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完善中外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国外优质师资有效融入拔尖学生培养全过程各方面。邀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与学生开展学术交流,累计举办各类高水平报告会1600余场,着力为学生了解世界科学文化研究前沿、接触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

来源:教育部网站

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93/202303/t20230307_1049584.html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