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杰
2020-09-07 16:51   党委宣传部

陈凯杰:保持热爱,潜心科研,追求卓越——记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陈凯杰

陈凯杰,2008年在郑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保送进入中山大学继续深造,2013年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14年前往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入选国家海外青年人才计划,加入西北工业大学任教授/博导,2019年入选“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并于2020年晋升长聘二级教授。

壹——潜心科学研究,力争更大突破

陈凯杰现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4项。主要从事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的超分子组装与气体分离应用的研究,在微孔材料孔道调控实现对工业重要气体的高效分离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同时也在微介孔材料限域空间内的小分子识别催化、导电、能源存储等前沿课题开展部分工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Chem, JACS, Angew, Chem.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1篇。


2019年10月,陈凯杰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Synergistic sorbent separation for one-step ethylene purification from a four-component mixture”,此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三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协同吸附,实现了在四组份混合气体条件下,一步分离制备高纯度乙烯。这项研究成果将为复杂工业分离体系下绿色低能耗工艺的研发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西北工业大学为文章第一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陈凯杰教授和利莫瑞克大学David G. Madden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北工业大学陈凯杰教授和利莫瑞克大学Mike Zaworotko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主要合作作者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孔杰教授、南佛罗里达大学Brian Space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秋禹教授。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央高校建设经费的支持。

陈凯杰介绍说:“回国不久,能够在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感到非常开心。成绩的获得要首先感谢学校和学院对于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团队组建,学生招收方面的大力支持;其次,也鼓励自己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继续潜心钻研,开拓创新,争取为国家实现更大的科研突破”。

贰——牢记教师职责,用心培育学生

2018年3月之后,陈凯杰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团队的组建工作中。在保持自己科研进展的同时,他始终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的职责。他主动联系玛丽女王学院的老师给自己安排为本科生上课,最终在2019年圆满完成了两个专业共112学时的全英文专业必修课(分子材料学)教学任务。身边的很多同事不解地问:“您这边科研压力这么重,为什么还要去承担这么多课时的教学任务?”

陈凯杰总是风趣地回答:“不去给本科生上课,总觉得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其实,他私下里解释说:“我们西工大的化学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比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师资和教学团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选择材料和化学方向的学子们了解更多国际前沿化学的机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只要努力,他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人生,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

除了培养本学科的本科生,陈凯杰还要当好自己课题组研究生的领路人。由于学校化学学科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招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基础相对较弱。加之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学院属于小众方向,他几乎每天都要泡在实验室里和研究生一起研究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他认为,只有自己全身心的付出,才能换来学生们的快速成长。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和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充分利用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

有次,课题组学生开玩笑跟陈凯杰说:“老师,你怎么不去教师食堂呀,那里的环境应该更好一些。”他却回答道:“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去那里吃饭多没意思。”其实他是希望能够有效利用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生活学习中的难处,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陈凯杰还常常跟学生们聊起自己当年不算顺利的求学时光,感染和影响他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养成勇敢面对挫折,持之以恒的品质。

叁——感恩每一次相遇,保持那一份热爱,书写这一生无悔

陈凯杰加入西北工业大学,总是被他自己说成是“一次美丽的不期而遇”。在2016年以前,他的人生似乎从来没有和西北工业大学产生过交集。但在2016年底的首届陕西丝绸之路青年论坛上,他深深地被低调的西北工业大学校风“三实一新”所感染,被学校在大国重器发展中的担当所感动,被学院各级领导的务实求新,一心为公的作风所打动。入校近两年半时间,每每谈起当时的选择,他总是开心地说:“有时,未经深思熟虑的第一选择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我很高兴有这么一次美丽的相遇。”

进入工作岗位以来,陈凯杰的时钟里从来没有周末和假期的选项。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泡在实验室里,他觉得在实验室里,自己充满能量,格外充实。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增加也大大压缩了他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时光,以致于他四岁的女儿都有些不满了。有次,妈妈陪女儿去上课外兴趣班,辅导班老师问道:“嘟嘟,你能说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兴趣是什么吗?”嘟嘟思索了片刻,回答道:“我的兴趣是画画儿,妈妈的兴趣是做饭,爸爸的兴趣是。。。嗯。。。是工作。”当妈妈回家把这段对话告诉他时,平日里不善表达的他,紧紧地抱住了自己可爱的女儿。

对于科研的热爱和时间精力上的付出,让他难以在工作和家庭两方面找到完美的平衡,但他仍然不后悔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他常说:“国家和学校对于我们海外青年人才入选者给予这么大的支持,我们就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国家的科技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没有为失去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而后悔,就像当初他毅然决定学成回国一样,也从来没有为失去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而后悔,他更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誓词里的每一段话。他曾坚定地说:“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付出,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攻坚克难,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难题,打破国外一个又一个技术垄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才能真正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无悔人生。也希望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因为我们青年一代学者的存在,而有那么一点不同。”

供稿:化学与化工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