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婷利
2020-09-07 17:35   党委宣传部

卢婷利,女,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师,主讲《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等3门专业课程和1门全校公共素养课程,将生活中的和临床中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生命意义和科学价值,结合抗疫讲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效率,国家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逆向教学事半功倍。在讲解“生物医学工程”概念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熟知的就医谈起,引导学生自己挖掘就医各环节中的生物医学工程元素,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可能的解决方案,启发学生从工程、医学的角度,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概念。这种方法将学生的思路从课堂引导到具体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参与度特别高,气氛非常活跃,且易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碰撞所形成的思维点子,发展成为大学生创新项目,并在实验室将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逆向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训练挑战难度。面向一流课程“高价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学生构建“基于挑战性问题”的项目训练。如:针对现有的常规生理指标检测(心率、血压、呼吸等),不足以反映人体是否处于竞技状态,为学生设定构建“检测人体应激竞技状态的仪器”的课程研究项目。学生组成3人小分队,经过2年的摸索和实验研究,初步设计形成可直观反映人体竞技状态的可穿戴酶检测仪。尽量学生的研究还是个锥形,但他们的研究源于课本知识、获得却远远高于知识本身。这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的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能力培养效果。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知识传授只是完成了“怎样培养人”,新时代还需要通过课程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在讲解抗微生物药物时,正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了解其性状,掌握基本的防控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抗疫情中“90后”表现出的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教育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自觉接受国家赋予的使命;同时,本次疫情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让青年学子真正体会到“四个自信”。用真实事例教育他们爱国爱党爱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