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双创>>建设成果>>思想铸魂工程>>正文
以学增智提升“三种能力”蓄势储能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西工大新闻网6月20日电(张桑桑)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服务外交大局“走在前”、努力破解封锁“闯在先”的干劲,不断修炼“三种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夯实“事业之基”,交出“实干之绩”。

识“浮云遮眼”的迷局,把向定航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政治能力的深化提升离不开理论学习的走深走实。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始终把强化政治功能摆在首位,抓好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建设工作,在学习中点亮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在大局中找位置、求作为、破封锁,把握筹划推动工作中的政治要求,加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研判,助力“全球拓展”。构建协同机制,将党建理论学习和工作谋划部署同开展、同落实,紧跟国家外交布局,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理思路、定方向。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周一半小时”集中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书目,并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此外,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重点学习“中法联合声明”中人文交流和高等教育合作相关内容,积极重构学校对法交流体系;系统学习“中巴联合声明”47条内容,积极探索对巴合作路径;深入学习“中国-中亚峰会专题”相关内容,积极推进落实与中亚合作清单;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组织集中学习、开展研讨交流、形成工作清单,将理论学习成效运用于推动实际工作中。

破“绠短汲深”的困境,研精覃思培塑思维能力。“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思维能力是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为克服因循守旧、摆脱路径依赖,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苦练“学习研究”这一本领,着力强化思维能力。开展思想导学,组织印发了调查研究文选汇编,组织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调查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和典型案例,讲授调查研究专题党课,共同探讨开展调研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专家讲学,邀请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作专题报告,升华关于开展国际化工作的拓展思维;开展向上求学,借助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一行来校调研机遇,充分学习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策略;通过与省教育厅外事处支部联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明确国际化发展与安全的具体要求;开展调查研学,组织开展第四季双周青年论坛,围绕“锚定世界一流,构建全新格局”主题,聚焦全球Top100高校,提炼个性鲜活、思想深刻的“实策”,千锤百炼酿出“精品”,鼓励青年干部在立足岗位自学共学中,找准理论与业务的结合点,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的新引擎、动力源,让青年干部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事业发展需要,快速成长成才。

通“虚谈废务”的梗阻,躬身入局锤炼实践能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学校的重点工作,用好新思想的“望远镜”“显微镜”,立足工作实际,直面问题,敢于并善于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果融入到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为进一步拓展本科生视野,在调研兄弟高校的基础上,立行立改提高本科生出国(境)交流资助标准,优化资源配套,积极拓展渠道。为全力配合海外人才招聘工作,修订发布因公短期出国(境)管理办法,上线外事系统,优化审批流程。为主动拓展全球布局,围绕境外合作办学,按照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国际合作处带队赴哈萨斯斯坦实地调研考察,吃透国家要求、明细哈国政策、了解中企需求,提出了可行性最高的办学方案,哈萨克斯坦分校成为中国第一个高水平大学在哈乃至中亚开设的分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托卡耶夫总统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并纳入外交成果清单,为中国-中亚峰会贡献了西工大力量。

当下,百年未有之变局仍在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层出不穷,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寻找击破难题的“金点子”,疏通堵点的“新路子”,在工作实践中增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魄力,在主题教育中探寻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审核:张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