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网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动态>>正文

2023年陕西两会上的“西工大声音”

2023年01月15日 12:19

西工大新闻网1月15日电田庆青)1月11日、12日,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陕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分别开幕。西北工业大学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西工大智慧”。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李学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依托重大任务布局,整合战略科技力量,成立“临地安防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低空安防、水下安防和跨域安防,关注立体交通、灾害救援、水下监控、智能导引等应用需求。设立临地安防专项基金,让苹果砸到牛顿头上。校所院企,互通共赢,加速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定位。科技人才要锤炼工程技术,凝练科学理论,提炼前瞻思考,对相关多个领域的发展有预判和设计。巩固传统学科,并积极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引发系统性思维。从科技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与规律,持续完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方案。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常委、民建西工大支部主委、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

“我省是科教大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高校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中的作用,支撑人才强省建设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但距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建议,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的特殊政策;各类计划向青年人才和国防军工领域人才倾斜,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同时,以人才评价改革为抓手,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基础前沿研究评价要突出原创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要突出市场导向。此外,建议一体化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事制度、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综合改革,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民盟西工大委员会主委、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孙武斌:

汇聚四方英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是将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的关键。建议进一步拓宽秦创原人才支持政策覆盖面,扩大现有人才政策惠及人群,适当加大中端青年人才和基层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力度;强化各地政策联动,形成省-市-区多层次联动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人才政策执行保障机制,健全配套工作体系;强化引进人才履职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人才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秦创原全省统一政策公开平台,加大秦创原人才政策宣贯力度,提升目标人群的适配效率。

陕西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常委、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尚学群:

我省是教育大省、科技大省,加快教育强省和科技强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在教育强省建设任务落实过程中,将教育数字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去抓,把教育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以此来引领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强省的陕西特色。此外,陕西也是军工大省,在加快科技强省建设中应该在协同创新上求突破,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委会委员、民进西工大总支主委、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德兴:

在科技创新上,建议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化重组,推动国家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建立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加强秦创原的建设,用好本省科技成果,吸引省外高质量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通过好的政策和平台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陕从事科技创新,切实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应着眼长远,切实加强纯基础研究,鼓励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现象、新效应,发现新原理,催生原始创新,在未来实现跨代发展,形成代差优势,或者通过降维打击建立竞争优势。

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西工大支部主委、西北工业大学校医院院长郑莉莉:

三年的新冠疫情由防转为治,凸显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由于高校医院和社会医院的职能不同,与社会医院采用相同管理方式时掣肘较多,建议分系列调整管理方式,帮助高校医院发展壮大,切实服务好陕西111所高校的210余万师生。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民革西工大总支主委、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宇恒: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发展需要吸引并留住具备科技竞争优势的人才。为了优化人才引进措施与政策、助力秦创原高质量发展,建议积极搭建海外引才桥梁、吸引省内高校院所人才、落实落细省市现有人才政策、制定实施秦创园层面的科技人才引进扶持和激励政策、完善人才安家创业的绿色通道。

(审稿: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