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张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2019-01-03 08:51   党委宣传部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回答了建设怎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建设好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要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着力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继承和弘扬吴玉章、徐特立、成仿吾、江隆基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认真总结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这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准确理解把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刻内涵,创新教师发展机制,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中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设好“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三是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学懂弄通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创新教育形态,重塑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要“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转变观念、看清大势,把握新时代新趋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科创中心创建,把时间精力、资源配置真正引导到内涵发展上,完善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的支持力量和活力源泉。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博大精深、非常丰富。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坚定“四个自信”,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统筹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校质量文化和话语权,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