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情系海洋 无私奉献

——

来源:航海学院 党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潘光教授自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在教学与科研的一线岗位上。

大胆创新,贯穿科学研究

无垠的海疆,波光粼粼,壮观浩瀚,神秘悠远。对于海洋,潘光教授有着特殊的情结,这片广袤的蓝色国土,是一代又一代航海人奋斗的战场。

进入21世纪,随着海洋权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水中兵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与权益。为获得该水中兵器研制所需第一手的数据,潘光教授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北京、太原、武汉、无锡、宜昌、郑州等地做调研、做试验。在项目研制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湖试还是海试,他都是义无反顾地上高山、出远海,心甘情愿地在山沟里攀爬,在海浪里颠簸,心甘情愿地冲方便面吃,钻潮被褥睡,住无定所,食宿无常。尤其是在海试中,任务重,海况复杂多变,十几米的海浪一次次掀起,打得船体在茫茫大海上剧烈地颠簸,他总是咬牙坚持。潘光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祖国海防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和激情。

在强烈的爱国精神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顺利完成了该型号的研制并装备部队,为我国海军提供了一大利器。鉴于潘光教授杰出的学术成就,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带领专家组开创了我国深远海武器平台的新局面,制定了深远海武器平台发展规划,为我军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承载着荣誉,肩负着使命,潘光教授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总装预研等项目30余项,担任三型总装重点型号的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总师助理和副总设计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论文110篇,SCI、EI检索60余篇。

学生为本,魂牵人才培养


潘光教授热爱教学,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努力贯彻“以学生为根、以学术为魂”的理念,倡导并亲身实践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探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问题的最好手段,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大好时机,是把理论成果与创新方法搭建起来的桥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面对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需求,负责完成了航海学院本科专业改革,将原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调整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制定了全新的培养方案,以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类课程的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潘光教授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潘老师的课不光是专业知识,还有很强的精神感染力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如是说。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第十届陕西省教学名师和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求是推进,助力学科建设


潘光教授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为保障,为学校、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负责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促成该学科被列为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中重点自建的三个特色优势学科之一,并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负责完成两个工程型号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建设经费5933万元,建成了水下分离布放观测系统、数字化仿真系统、多学科仿真支撑系统、虚拟现实装配系统、复杂海洋环境分析评估系统、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等,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发展。在长安校区多功能综合水池10余年的论证、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积极出谋划策,协调和团结各方面力量,提出行之有效的思路措施并狠抓落实,确保了实验室顺利投入使用,带领实验室于2016年成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依托青岛研究院,带领学院以海洋科学与工程为主攻方向,开展海洋航行器、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方向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作为“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负责人之一,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建成了多学科设计与仿真、新型水下耐压结构设计与制造、现代流体动力数值计算、水下试验与测试、水下新能源与动力等多个学术梯队,形成了相对稳定、层次合理的研究队伍,带领团队赢得了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诸多荣誉。

潘光教授秉承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这个奋斗的新时代,努力参与到科技报国的伟大事业当中,为祖国的海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