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直升机专家:许侠农

——

来源:党委宣传部

许侠农(1909—1969),直升机专家,安徽芜湖人。1925—1927年在芜湖民生中学学习,1928—1929年在芜湖私立工业专门学校就读,193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1934年毕业后,在通讯兵部工作。1935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特种技术研究班(后简称机特班)学习。1937年机特班毕业后,在南昌飞机厂先后承担了两型飞机的研制(甲-1型教练机和驱-1型驱逐机),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春,随工厂迁至四川南川县后,参与仿制苏联1/1-16驱逐机的工作。1941年到广西大学机械系任副教授,后任教授。1944年任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年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合并成立了华东航空学院,许侠农任机械零件教研室主任。1957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直升机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同时任飞机系副主任。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直升机“延安二号”,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国第一个直升机专家:许侠农

中国直升机教育的创建者

1909年4月20日,许侠农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自幼因家庭困难,经常没钱缴纳学费,他自立自强,靠努力学习取得的奖学金来维持在校读书。1920年起许侠农在芜湖圣公会学校学习。1925年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暴行,他毅然退学,转入由著名的中共党员李克农等创办的芜湖民生中学学习。受老师李克农的影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济难会”,后于19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主要进行救援入狱同志、跑交通、参加工人夜校教学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1928年2月,“济难会”被国民党破坏,他受牵连被捕入狱6个月,出狱后民生中学已经停办,老师也已转移,他和党组织失去联系。

1929年,许侠农进入芜湖高级私立工业专门学校就读,1930年大学预科毕业后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1934年毕业。期间一度经济窘迫,幸亏由于成绩优秀获安徽省奖学金,才不致辍学。1934年毕业后在通讯兵部工作,看到日本飞机在我国天空横闯,他立志要学习航空,为国出力。于是,许侠农舍弃了每月80多大洋的工作,重新进人大学学习航空知识。

1935年,他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特种技术研究班(以下简称“机特班”),成为该班第一届学员,同班同学包括黄玉珊、李耀兹、柏实义等人。国立中央大学机特班是我国第一个航空技术研究生班,也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工程系——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机特班共办了4届,培养学生34人。可以说,国立中央大学机特班是中国航空教育的起点。

1937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机特班毕业后,许侠农考取赴美留学名额,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服务抗战,他转而先后在南昌飞机厂和第二飞机厂担任工程师,未能赴美深造。在南昌飞机厂,他先后承担了甲-1型教练机和驱-1型驱逐机两型飞机的研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南昌飞机厂搬迁到四川南川县海孔洞,作为先遣人员之一,许侠农参与了南川首批厂房的建设工作,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南川,许侠农参与仿制苏联1/1-16驱逐机的工作。

由于不满飞机厂里国民党当局的管理和腐败,1941年,许侠农离开了飞机厂,到广西大学机械系任教,讲授航空工程和机械零件课程,其间先后获教育部颁发的副教授、教授证书,并成为“部聘教授”。在广西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1944年,许侠农到浙江大学机械系任教授,讲授航空发动机课程。1945年,他到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任教授,先后承担飞机结构强度、机械零件和航空工程等课程。从1945年到1952年,他一直在国立中央大学(后更名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任教授。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合并成立了华东航空学院,当时,南京大学领导曾邀许侠农留在南大任总务长,但许侠农因为热爱航空科学和教学工作,愿意随航空工程系调入华航执教。在华航,许侠农担任机械零件教研室主任。1956年,华航西迁,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许侠农任机械零件教研室(909)主任,并兼任学校夜大校长。当年,经过组织审查,他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57年10月,许侠农在西工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直升机专业,并任505教研室主任,同时兼任飞机系(五系)副主任。

1951年,许侠农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并于1 956年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大会。华航西迁后,自1956年起,许侠农任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创建直升机专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升机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新型飞行器,而在当时,我国航空教育从未涉及这一重要领域。直升机专业的创建难度极大,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许侠农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直升机专业。他虽身患严重的高血压,但仍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新专业的创建做了很大的贡献。

在团队建设上,他建议学校将赴苏联留学的王适存的学习方向改为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为专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他招收并指导研究生为将来师资做准备,并不顾当时政治上的禁忌,指导了胡风的儿子张晓谷做研究生,这是别人不敢要的。张晓谷后来一直在直升机专业工作,成为专业骨干。“文革”前的几年里,直升机专业共招收了10名研究生,其中许侠农亲自指导了5名。加上在学校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了若干人作为教研室专业教师加以培养,初步形成了直升机专业教师人才队伍。

在直升机教研室成立初期,既无专业教材,又无相应的教学实验手段。当时可供参考的书籍仅有苏联布拉图欣著的《直升机构造与设计》和尤里也夫著的《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学生只能靠自学和讨论来理解有关直升机的基础知识。许侠农身负繁重的创建任务,还亲自授课,他在直升机强度和振动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他编写了《直升机强度》《直升机振动》等教材,为青年教师开设了直升机旋翼强度、直升机地面共振等一系列专题讲座,为本科生讲授直升机强度计算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开展直升机“地面共振”“旋翼颤振”“扭转共振”等关键课题的研究,这些工作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60年到1961年夏,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直升机教研室副主任达林副博士应邀来西北工业大学讲学,带来了不少资料,为以后编写直升机专业教材和直升机教研室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许侠农还带病两次长时间深入研究所和工厂,了解他们对直升机教学的需求,并编制了国内第一个直升机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在直升机专业组建之初,实验条件一穷二白,尤其是没有直升机领域的专门实验设备。许侠农带领大家制定了实验室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设关键的实验条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短短数年间,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例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十米旋翼台,当时是西工大屈指可数的大型实验装置。这也为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

由于在人才、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年轻的直升机专业得到迅速成长,尽管其间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过几年的奋斗,直升机专业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均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尤其是承担了总参谋部指令的研制小型直升机“延安二号”的任务,更显示了研究实力的强大。

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上级领导部门曾计划取消直升机专业,将它并入飞机设计专业。在这关系到直升机专业生死存亡的时刻,许侠农做了大量工作,多次上书并直面有关领导陈情,说明直升机专业的特殊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终于说服了上级部门,保住了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

在重重困难中研制“延安二号”直升机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推动下,西工大造出了“延安一号”小型飞机,并试飞成功。这激励了广大师生,提出了要造“延安二号”小型直升机。刚建立的直升机教研室承担了这一重任,许侠农担任总设计师。“延安二号”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直升机,研制难度之大是“延安一号”不能比拟的。大家夜以继日地努力,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完成了直升机的设计和研制。由于当时已到了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制造直升机的很多器材无法取得,最主要的是没有合适的发动机,设计时用的AИ-14发动机没有,只能用M-11发动机代替,但M-11发动机的功率只有AИ-14的2/3,动力不足。加之国内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项目最终未能进行下去。但是这一经历是我国在自行设计直升机方面的第一次尝试,为年轻的直升机专业积累了经验。

1965年,鉴于部队急需小型直升机以及西工大直升机专业研制“延安二号”的经历,由总参谋部正式下达命令,西工大负责研制小型直升机,任命许侠农担任总设计师。这架飞机的战技指标是原“延安二号”完全无法比拟的,完全是一架新的直升机了。开始它的命名是YZ-1,但为了纪念那一段难忘的经历,将新直升机重新命名为“延安二号”,当然此“延安二号”已非彼“延安二号”了。

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十分紧张,越南战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上级对新直升机的研制时间要求很紧,要求1966年底要试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远远少于常规的新飞机研制时间。作为该型号总设计师的许侠农所肩负的重任是可想而知的。他不顾身患疾病,带领研制团队一方面努力工作,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提出了新的研制流程,大大加快了研制进度。在研制过程中,他并没有因为时间紧迫而因循保守,采用陈旧技术,而是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期达到“延安二号”的技术指标。例如,由于当时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动力不足,要满足军方要求,必须降低部件重量,提高性能,按当时我国的技术能力很难达到。研究团队在许侠农的领导下,从有关方面获取了在越南战争中被击落的美军直升机的残骸,经过分析、对比,参照这些残骸改进了我们的设计和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旋翼是直升机最重要的部件,以往我国生产的直升机旋翼是木质的,木质旋翼性能差,重量大。在“延安二号”的设计中,大胆采用了全金属旋翼设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全金属旋翼,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直升机设计和研制的能力和水平。而全金属旋翼应用到其他型号国产直升机上,已经是多年以后了。所以说新的“延安二号”直升机,是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

在研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延安二号”的研制进展非常顺利和迅速,到1966年5月底,已经全面完成了整机的设计,并基本完成了首架直升机的研制。但是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延安二号”的研制中断了。许侠农在“文革”中也受到严重的迫害,加上疾病,1969年4月6日,他在西安病逝。

1970年,直升机教研室迁往南京航空学院,“延安二号”的研制工作也随之转移过去。1975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直升机“延安二号”完成了试飞工作,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现在,直升机专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原来的“旋翼台”已经发展成为“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985年,在南京的9名直升机专业教师,写信给许侠农的夫人说:“由许老师担任总设计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延安二号’直升机在1975年胜利飞翔在南京上空,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许老师是我国唯一的直升机设计专业的创建者。我们这些人都是在许老师的培养下成长的。”

(执笔:许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