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诚教书育人的闪光之路

——

来源:党委宣传部 工会

赵令诚教授,1949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华东航空学院讲师,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在教书过程中,赵令诚融教书与育人为一体,对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教书育人做出了表率,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科教系统优秀党员、航空工业部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省委党刊《陕西通讯》和省内出版的《支部生活》以及《光明日报》《高教战线》《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媒体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

搞好教学 坚守职责

赵令诚教授总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他除担任教研室主任、指导研究生、承担几项科研任务外,先后承担了《工程数学》、《结构振动》等九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负责精神,认真教好每一门课。他讲授课程,十分注意内容的更新,随时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中。虽有辅导教师,他总是亲自答疑,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他注意因材施教,对有余力的同学,适当增加内容;对“困难户”,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对生病缺课的同学,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补课。

一次,他不慎扭伤了脚,仍请其他同志用自行车把他推到教室坚持上课,一堂课也没有缺过。有一段时间,他背上生了瘤子,举手都困难,但还是忍着疼痛上课写板书,手术后没有休息,就去上课了。他敢于对学生从严要求,作业潦草的,一次又一次写出批语,要求重作;课堂精力不集中的,他点名批评,并查明原因,帮助改正。他连续两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

教书尽力 教人尽心

我们国家所需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把青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者,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赵令诚认为,如果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使他们将来有一个“饭碗”,那就辜负了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期望。赵令诚说:“教书是尽力,教人才算做到尽心”。“做一个口头的评论员是无益于消除青年人身上的消极因素的”。他始终坚持做“尽心”的教师,学生在校期间,同他们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做法就是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师生友谊毕竟是以教书、授业为基础的。“文革”以后,由于数学教研室人力不足,赵令诚主动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还给恢复高考制度以前的学生补《代数》和《几何》。1981年晋升教授后,他除带研究生外,有时还给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讲授不同课程。在教学任务面前,赵令诚首先考虑的是培养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在主讲和辅导、讲专业课和讲基础课、教学计划内和临时突击任务等问题上斤斤计较。只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他都勇于去承担,并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尽最大努力完成。

开展思想教育,首先要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他们。赵令诚给学生上课前,要通过仔细查阅《学生情况登记表》,和专职学生干部座谈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现实表现和学习成绩。即使教学任务很重或同时给几个班上课,他也坚持这样做。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学生,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就餐;带学生下厂实习时,他不住招待所,和学生一起住在厂区的大教室里。学生班级的文娱晚会、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每年新生报到的那几天,赵令诚都要到新生宿舍去看看,一方面看望那些初次离家远道而来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接触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他认为这是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一次在新生宿舍遇到一位学生。这个学生话不多,但说起话来则显得有分量而且颇为自信。第一学期末,这位学生的物理考试不及格,意志一下子消沉下来,声言自己不是学工的材料,不想再继续学下去了。赵令诚了解到学生的这个想法后,多次与他谈心,直截了当地指出,他这种貌似好强,实际是经不起挫折的脆弱表现。这些话学生起初是听不进去的,由于赵令诚对这个年轻人的情况已有一定了解,所以敢于进行尖锐的批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有了效果,这位同学振奋起了精神,显得生气勃勃了。

为了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赵令诚主动给学生家长写信,并利用出差的机会进行家访,争取家长的配合。有一个学生,他的父亲是位党员干部,对他要求很严,但他的母亲对他却过分宠爱和娇惯。从成都到西安路途不算长,她却怕累着孩子,让孩子乘飞机或卧铺返校。对此,赵令诚除了给这位母亲写信陈述意见外,还借出差的机会进行了家庭访问,耐心地向这位母亲讲述让孩子青年时期吃些苦,今后才能克服困难、适应艰苦工作的道理。同时谈到,不应让孩子生活上远离大众水平,进而导致在思想上脱离群众。由于家长的配合,之后,这个学生的思想、学习都有了进步。通过和学生经常接触,赵令诚还了解到不少家庭“穷人养娇子”,父母喝白开水,让孩子喝可口可乐;父母穿布衣布鞋,让孩子穿西装、皮鞋,而一些青年学生对此竟心安理得,个别人甚至还埋怨家长照顾不周。这种状况不改变,怎能造就一代新人?于是,赵令诚更重视和家长积极沟通,争取配合,让家长和社会都来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对学生高度负责、严格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更高意义上的一份“爱”。一次考试中,有一位成绩一贯优良的学生,题目做不下去后胡乱做了一小时就称病交卷退场了。班主任很器重这个学生,当场就向任课教师提议,对这个学生按因病缺考处理。后来该学生补考得到较高的成绩就不算作补考。事隔半年,在赵令诚教的一门课的考试中也发生类似现象,学生要求按病假处理,赵令诚未同意。学生举出了前面那种“先例”进行申辩。赵令诚不仅没有同意,而且经过了解,并征得任课教师同意,还将那位成“先例”学生的成绩改作补考成绩。过后,赵令诚找这个学生谈心,给他说明必须纠正的道理,使他认识到虽然在成绩册上增加了一门不及格的记录,但思想上却相应地剔除了一个瑕疵。

只有对学生爱如子女,亲如手足,满腔热忱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78级的一个学生入学成绩尚好,进入大学后,一味地看小说,有时缺课,学习成绩突降。由于看小说入迷,集体活动不参加,有时还半夜不熄灯,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弄得同学关系也很不融洽。通过接触,赵令诚发现他很聪明,学习基础也较好。如果帮助他端正态度,处理好课内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学习是会很快上去的。赵令诚想私下和他谈心,但学生有意回避,几次失约。期末考试时,当听说此学生暑假不回家,赵令诚就改变自己的度假计划,决定利用假期一方面给他补课,一方面做些思想工作。暑假中,两人吃住在一起,每天上午补课,一周进行一次测验。开始学生还贪玩,有时看小说到深夜,早上睡懒觉。但是赵老师几次把早饭准备好了,让学生起来吃,渐渐这位学生就不好意思了,懒觉也不睡了,学习也认真了。从此以后,这个学生进步很大,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工作,得到单位的好评。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既言教,又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赵令诚在学生食堂用餐,包谷稀饭总是吃得干干净净,看见学生抛洒饭菜,他就批评说:“粒粒皆辛苦,你们不能忘记”。他五十多岁了,还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劳动,总是找脏活干。有一次他抢着用手掏阴沟,在场同学很感动,他们说:“看到赵老师这么干,我们再也不好意思偷懒了!”他到北京出差,临行前赶到学生宿舍,向班干部交待要照顾好一位生病的同学。从北京回来,赵令诚不是先回家休息,而是先到学生宿舍看望生病同学。5481班同学集体观念差,他就在开运动会时,亲自到场上和同学一起助威,和他们一起到翠华山春游,并向他们讲:“一个人要把自己放在集体中,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智慧”。赵老师非常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转变了这个班涣散的班风。

典型引路,召唤后人。1981年,学校总结了赵令诚教授教书育人经验,在校内宣传推广。1982年5月,校党委正式做出《学习赵令诚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的决定》,并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教书育人动员和表彰。在赵令诚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的带动下,西工大涌现出了一批管教管学、教书教人的好教师,如优秀班主任陶国君、蒋相宗和实习指导工人阴泽仓等。1982年8月,航空工业部教育局转发西工大《从赵令诚教授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看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一文;1984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科教部、省高教局召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经验交流会,推广表彰了赵令诚等13位先进个人。

(党委宣传部 校工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