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力学专家刘千刚的奋斗人生

——

来源:党委宣传部

刘千刚,1925年4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50年8月,刘千刚从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分配至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从事国防科研工作。1953年,该研究室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刘千刚成为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一名教师。195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晋升为讲师。1970年,原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北工业大学工作期间,1978年,刘千刚晋升为副教授,以后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飞机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等职。

献身国防 科研攻关

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刘千刚教授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始终在一线从事国防和航空科研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空气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飞行动力学及飞行器优化设计等多个学科,并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1976年,在进行气动弹性力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刘千刚教授采用了理论严谨、适用范围广且计算量较小的格林函数方法作为计算飞行器定常及非定常气动力的主要方法,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首次在国内完成了整机非定常气动力及计入结构弹性变形的整机压力分布的计算。1992年,他作为“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及在气动弹性载荷计算中的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刘千刚教授在从事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实践应用,他经常深入到国内的一些飞机工厂、研究所和部队,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工程技术问题,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在航空工业应用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刘千刚两次荣立部级个人二等功,并于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退休后,刘千刚教授仍然继续工作,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课题。还任翼型翼栅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航空学报编委、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名誉理事等。

格物致知 独立思考

在科学研究方面,刘千刚特别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当时我采用了格林函数方法作为计算飞行器‘定常及非定常气动力’的主要方法,然而美国学者J.L霍斯却发表文章认为,格林函数方法所导出的积分方程不具有唯一解,不能用作数值计算的基础。但是我做了大量计算和论证,认为他的意见是错误的,我证明了这一方程是有唯一解的,可以用作数值计算的基础。我相信自己的结论,但我得让别人也相信啊!我就研究J.L霍斯的文章,进行深入仔细的思考,并和他进行过几次通信讨论,后来他可能也觉察他的看法有问题,就没有再给我回信。在这件事上我所做的工作得到一些著名专家的支持和肯定,这说明在科研工作中不要迷信权威,坚持独立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刘千刚还强调兴趣对于科学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才能在科学研究上事半功倍。他说:“学习啊,要学到这个程度,就是不把学某个专业课当作苦事,学了以后可以深入了解其机理,可以陶冶情操,很有兴趣。我们搞一些课题,确实很费劲,但已经感觉不到这是很苦的事情,只是觉得这样做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觉得学这个有兴趣了,就不会照本宣科,照别人的套路来”

刘千刚表示,很多科研工作,如果认为这个事情很苦,那就说明还没有钻进去。没有自己的思想在里头。如果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把融通别人的东西,有创新的发现,就不觉得这是一个很苦的事情。尽管也很费劲,很费力气,但是会觉得有乐趣,是不会感觉到累的。他告诫青年学生:你们现在在打基础,可能感觉有点枯燥,有些东西要背。但如果你能发现有些东西不对,而你的想法是对的,就觉得这个学习有意思了。他对年轻的科研人员强调,“如果你对哪个东西真正产生了兴趣,你还是钻研这一行最好,如果没兴趣,硬服从任务需要去干,那叫事倍功半。在兴趣推动下坚持研究项目肯定比硬压下来干的强。”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刘千刚认为大学生学习,要注意学习的内容、方法、方向和态度,要会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会充分地运用好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扛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他在指导研究生工作中,一方面强调理论研究必须与航空工程实际密切结合,通过论文研究工作,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解决具体问题,应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有创新的研究。

在指导研究生论文时,从安排进度、理论指导到具体问题的讨论等,他都耐心细致,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他培养的11名博士研究生、近20名硕士研究生,目前都在国内外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两名博士生获得了国际著名的洪堡奖学金。由于刘千刚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1993年3月他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刘迁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髓,都是值得现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简简单单的15个字就包含了很多学问,就此,刘老师这样解释:

“首先学习要有一定的宽度,不能只钻牛角尖,但也不是无限宽,我认为‘博学之’讲的是学习,学习要有一定宽度,但如果你要什么都看那就分散精力了。庄子的一句话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讲的是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你们开始学习时拓宽的面够了,到了高年级研究生,专门集中精力到哪一方面研究,就是有一定的宽度后再集中,这样既有知识面又有深度。”

“这个‘审问之’就是提出问题。你如果没有问题,学的东西都灌到脑子里,只是背下来,这样一点用都没有。学生一定要提出问题,多问问为什么要这样。书上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要提问,脑子里没问题,研究就深入不下去,每个人都有大脑,这个大脑就是让你考虑问题的,经过自己思考,经过自己消化,把这个问题解决,不经过思考死记硬背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没有经过你思考,过了就忘了,你不能应用它,而且不能创新。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叔本华曾经说过:‘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但我们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就变成一个书呆子,只有自己深入思考,知识才变成自己的。经过独立思考写出来的作品,就是第一手的材料,如果东拼西凑,那是“二道贩子”,是能看出来的,所以慎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明辨是非,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笃行之,努力去执行。”

容颜可以老去,精神和思想却可以恒久远。刘千刚的奋斗历程,为一批批晚辈后生的人生发展指引方向,更以大师风范助力他们成就青春梦想。

(刘千刚口述,李尚昆、牟珊珊、刘楠溪、董国英、韩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