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做个“好老师”

——

来源:党委宣传部

祝小平和周洲因反辐射无人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周洲,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气动布局、飞行力学等研究。长期致力于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并注重前沿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出站博士后”,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先进个人和“十五”关键技术攻关先进个人,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陕西省“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老师,一直是她人生向往的职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读小学时,在老家操场上看了一场露天电影,是前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的“乡村女教师”,从此瓦尔娃拉那种美好的教师形象就深深的烙在了周洲的心里,成为了她的偶像。

大学毕业后,周洲在西工大无人机所科研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后来又在无人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作了六年,一直以研究生导师身份做教师。2015年调入航空学院后,才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教师,学院很多老师的育人事迹和学术水平,让她十分敬佩。她开始重新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这些年,周洲先后指导了62个硕士33个博士。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聪慧,但从小在应试教育中长大,加之赶在“独生子”时代。面对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社会,他们有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脆弱的一面。“理论与实践”、“创新与传承”、“独立与合作”成为学生们缺省的课程。

作为教师,除了知识传承,还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网络社会可能不需要老师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但那种科研文化和科研精神却是蕴藏在它存在的地方。

为此,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她很注重“学术水平提高和人生价值体现双重并举”。除了以身作则外,还专门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给学生们讲座。去年初她请来了航空学院91岁高龄的刘千刚教授讲授了“学术与人生”,下半年又请来365所80岁的老总工张玉琢教授讲授了“工程与学术”,旨在向年轻人传承老一辈执着的科研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两场讲座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有学生到单位工作之后还在微信中感慨“老前辈让我知道怎样在人生和事业中永不沉沦”。

在研究生培养上,周洲老师注重“从理论到实践再提升理论”的培养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搭建实践平台。2015年,“阳光动力II号”到达南京。“阳光动力II号”实现了全球首次不耗一滴燃油完全靠太阳能进行的环球飞行,堪称壮举,有同于百年前莱特兄弟将飞机离地三尺。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不能让学生错过机会,她带着十几个学生赶到南京,与飞行员和研制团队交流探讨太阳能飞行技术,听他们演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使学生们感受到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为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周洲教授科研团队也经常带领学生出外场试验。为了认识光伏能源在临近空间低温高照度条件下的性能,她曾带领学生去西藏海拔5000米高的米拉山口做模拟试验。那天不巧遇到大雪封山,又缺氧,备着的几罐氧大家都舍不得吸,留给身体弱的学生或应对更严峻的时期,关键时刻,她看到了学生们内心里喷发的友爱,这是她作为老师最希望看到的。这次试验,周洲教授科研团队完成了周边低海拔无法模拟的测试,也是在国内首次完成的低温高照度的动力能源测试,为设计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去年暑假,她又带领学生奔赴甘肃、新疆,行程万里,全程汽车,一路走、一路做试验、一路投宿。这一路,途经戈壁、沙漠,忍受四十多度高温酷暑,雨里跑、太阳下晒,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太阳能WiFi无人机的单机和双机飞行试验,也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基础。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他们在业务和后勤上分组,人员任务交错,互相协调。

这一路十几天,没有发生任何人员健康、安全和设备丢失等问题。这次科研活动,让她看到学生们拥有着刻苦努力、执着追求的精神。每天,为了赶时间,他们一大早就出发,经常早晨两根油条、一个鸡蛋出门,中午野地里啃几口馕,晚上十点多才收工(新疆天黑晚),回到城里已十二点,餐厅已停止营业,只能方便面充饥。为了第二天继续试验,深夜还要轮班充电,若遇飞机损坏,还要连夜赶修。那些日子,月光下,大漠里,学子们勤奋工作的画面,是她作为老师这一生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当然,组织学生的科研活动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在校园安静的实验室还是茫茫大漠的飞行现场,都需要严格要求、镇定决策,也需要细心组织,安排每一个细节。为了学生们在外的健康安全,她常常像将军一样三令五申严肃纪律,同时又会像母亲一样衣食住行体贴入微。为了这次新疆茫茫征途上的平安往返,从不开腔的她还带领学生为司机一路引吭高歌,解除长途困乏。所以每次出场周洲老师是队长又是保姆,他们戏称她为“周姥姥”。

今年恰逢无人机百年,也正是无人机黄金时代,她希望在这个领域继续秉承航空航天精神,践行她自己所推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战斗中成长”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她的学生看到“繁华外面有大漠”、“理论后面有真知”、“成功前面有失败”,这是校园里所学不到的知识。

作为工科院校的女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除了工作上需要像男同志一样去拼命,生活上更需要像母亲一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从学习、到生活、到心理。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外场脱棉衣,她发现大冬天他里面只穿一件夏天的T恤,没有毛衣和保暖衣,在其他学生那儿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个孤儿。从此后,他成了周洲老师作为母亲牵挂的一个孩子。冬天了,给他添衣,夏天了她也会让他炫丽一把。他曾笑着说:“老师,你的眼光还挺潮!”明亮的笑容让周洲感受到他内心里有了温暖。有一次,他从旺园宿舍出来上学途中被出租车撞倒,当周洲老师跑到医院时,他正躺在担架上瑟瑟发抖,脸色惨白,她抓着他的手问:“你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怕,你来了,我就不怕了。”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后来周洲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学长一起守护他,带他检查,给他炖骨头汤,又与学院老师一起帮他理赔,所幸无大碍。毕业后,周洲老师向单位推荐,帮他找到了心仪的单位。从此后每一个母亲节,周洲老师都收到了这位同学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现在的学生因为独生,遇到坎坷时没有兄弟姐妹商量或分担,常陷入孤独。周洲老师有一位学生上学期间,父亲突然病故,又有一位学生母亲重病。因周老师是女性,孩子们的情绪总会让她很触动,她会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帮他们想办法解决经济困窘,安排同学陪伴他们,让他们从精神上摆脱孤独和恐惧,同时从学业上督促和鼓励他们,让他们顺利毕业,不因困难而耽误前程。

虽然与学生仅是几年的相伴,但对周洲教授来说却是一生的相守。正如她的一个学生毕业留言:“只要老师在,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