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钧的奋斗人生

——

来源:党委宣传部

一、立下航空救国志向

1923年4月1日,罗时钧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受家风熏陶,他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小学时代,日本侵略军强占我国东北,继而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寇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在华夏大地上日机狂轰滥炸,极大地刺痛了年轻的罗时钧,他的家国情怀、悲愤之心升华为强烈的民族自尊,从而立下了“航空救国”的人生志向。

1941年罗时钧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重庆的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

抗战胜利后,罗时钧大学毕业,因品学兼优,被留校任助教。1947年9月,罗时钧远赴美国,考入明尼苏达大学航空工程系。他急于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苦读一年,即攻下了硕士学位。1948年9月,罗时钧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主修空气动力学,辅修数学,是钱学森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罗时钧开始研究“容克”飞机因尾翼抖振失事的空气动力机理,他深刻领悟导师钱学森研究理论流体力学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深得钱学森器重。1950年夏,他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此时新中国刚诞生不久,人民政府号召海外学者返回祖国参加建设,在导师钱学森的鼓励下,27岁的罗时钧归心似箭,然而此时朝鲜半岛炮火连天,国际政治大背景给罗时钧的归国带来了变数。

二、艰难的归国历程,坚定的报国信念

1950年8月28日,罗时钧和著名原子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赵忠尧教授、生物学博士沈善炯结伴,从旧金山登上驶往香港的美国邮轮“威尔逊总统号”。在这艘邮轮上,有一百多位中国旅客,其中大都是留学生、学者,既有后来成为中国“原子弹主将”的邓稼先院士,也有后来对中国核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赵忠尧院士。在洛杉矶码头,美国移民局官员登船,盘问赵忠尧教授并搜查了他的行李。

“威尔逊总统号”按照既定的航程,在停靠夏威夷檀香山之后,便驶向下一站——日本横滨。中国留学生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离开夏威夷,意味着他们彻底离开了美国。

9月12日,客轮抵达日本横滨港,突然,船上响起广播,说是由于有的客人在横滨下船了,要调整房间,要求以下三名旅客——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带随身行李,搬到指定的房间……

然而,等待他们三人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你们看这船上有一百多个中国人,有哈佛大学的、麻省理工的,为什么偏偏找加州理工学院的?”手里拿着名单的美国官员说:“钱学森,你们都知道的!”

接着,强迫他们脱衣检查,随身行李中的实验记录等重要东西全部扣留。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威胁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条路:要么回美国去,要么去台湾,如果美国、台湾都不去,那就在日本坐牢!

三位中国学者断然拒绝前两种选择,于是被押解下船,投进了曾经囚禁日本甲级战犯的东京巢鸭监狱。他们被剃成光头,理由是为了防止把臭虫带进监狱,他们的身上被洒满刺鼻的农药“六六六”黄色粉末,并被一一编号,成为真正的囚徒。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三位学者失去了人身自由,受尽了折磨。

由于美方找不到任何可以定罪的证据,准备把他们移交给台湾国民党当局驻日本的机构。三位学者愤怒抗议美日当局的非法关押,坚决不与台湾发生任何关系。台湾当局派人来做说服工作,许以高薪厚禄,甚至出示台湾大学请他们去当教授的聘书,都被罗时钧等三人婉言拒绝。

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三人被非法拘押的事件震动了世界,中国科技界和国际友好人士强烈抗议美、日、蒋反动当局的强盗行径,并积极营救三位学者。在新中国政府的多方努力和国际舆论谴责下,美、日当局无奈,只好释放了罗时钧等三人,送他们上了开往菲律宾的轮船。在菲律宾期间,台湾当局仍不死心,又派人缠着他们劝降,然而以失败告终。三位学者通过坚决的斗争,终于脱离了菲律宾的险境,乘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1951年春,罗时钧等三人光荣地踏上罗湖桥,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

三、编写我国第一部空气动力学教材

回国后,罗时钧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力学研究工作。1952年秋,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陈赓将军,点名聘请罗时钧和庄逢甘等到学院任教。11月罗时钧和师兄弟庄逢甘一起奔赴严寒的哈尔滨市,这两位留美教授尚不满30岁,是教授中的年轻小伙子,当时都没有成家。

罗时钧不仅学问好,积极上进,且为人正派,谦和内敛,质朴厚道,深得陈赓院长的器重。学院初创,基础课教员不足,罗时钧服从全局,愉快地出任数学教员,开始为一期学员讲高等数学;后来,他在空军工程系主要讲授“空气动力学”课程。他对所有的概念、定义、定理,都不是泛泛而论,而是揭示它们的实质及内在联系,并举出实例,以方便学员对它们的理解。他把枯燥的数学和力学理论“讲活了”。学员们不用死记硬背就能理解和记熟这些定义和定理。空军工程系一期学员潘锦珊在回忆录中说:“在哈军工三年级时,罗时钧老师曾给我们讲授过‘理论空气动力学’和‘实验空气动力学’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罗老师的讲课水平很高,概念讲得清楚,重点、难点讲得透彻。我当时是这两门课的课代表,与他接触较多。有一天下午,我和陈绪铭一起去看望他,并请他讲讲空气动力学的学习方法,他欣然应允。后来我们把他的讲话内容整理成文,并在哈军工院报《工学》上发表。”

潘锦珊还说:“罗时钧老师不仅有学者风范,军事素质也高,他来哈军工不久便穿上了军装,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后来晋升为上校。记得1955年冬的一天,他在给我们上课时,陈赓院长陪同越南武元甲大将走进我们的教室,罗老师立即发出口令:全体起立。他向陈院长行注目礼,并报告:‘陈院长,我正在给一系一科学员上空气动力学课,请指示!’陈院长示意让我们坐下,并向武元甲大将介绍:‘这是留美学者罗时钧博士,是我国的空气动力学专家。’罗老师的讲课风格使我深受感染,我非常喜爱他讲授的两门课程,考试成绩均为优秀,这为我以后在西工大讲授‘气体动力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来课后辅导是助教的任务,但罗时钧教授也跟助教一起深入学员班,和蔼可亲地听学员们提问题,并耐心细致地启发诱导,指点迷津。他还经常找学员班长商讨改进学习方法和帮助“困难户”脱困的办法。不久,罗时钧在校报《工学》上发表了《如何加强对学员自学工作的指导》一文,在教员和学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成为闻名全院的模范教员,他的课是全院的样板课,院、系多次组织观摩和学习。因教学优秀,1953年罗时钧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天安门观礼代表,并受到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3年11月4日,哈军工举行第一次入伍宣誓大会,有六位“老教授”从陈赓院长手中接过解放军的帽徽和胸章,其中就有罗时钧。1954年初,全国开始人民代表的普选,哈军工选出陈赓等六位代表赴沈阳,出席东北军区军人代表大会,罗时钧是六位代表之一。1957年6月,哈军工刘居英副院长率中国军校代表团出访苏联、波兰、捷克三国,身着中校军服的罗时钧教授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1953年春,哈军工空气动力学教授会成立后,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空军工程系的岳劼毅、马明德、罗时钧、庄逢甘四位教授开始制定风洞建设方案和具体设计工作,从此开始了成为哈军工里程碑式业绩的“风洞群”建设。当时国内空气动力学专业缺乏中文教材,罗时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于1955至1956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空气动力学讲义,以后又相继编写了多部空气动力学专业教材,教育培养了几代空气动力学人才。1958年,罗时钧为中国的第一架新型超声速飞机设计提出了气动力计算方案,并指导学生用手摇计算机完成了这一计算。

四、磨难中坚持科研

1956年,国防部五院成立的时候,院长钱学森曾点名调他的高足罗时钧去五院工作。但是,罗时钧是哈军工挑大梁的骨干教授,讲课任务繁重,专业离不开,学院舍不得放人。后来“文革”一来,罗时钧教授遭受批判审查,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

1970年春夏之交,哈尔滨工程学院的航空工程系奉命并入西工大。三趟专列带着小到板凳,大到飞机的物资,轰隆隆开进古城西安,罗时钧也转任西工大飞机系教授。“文革”后期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罗时钧仍坚持他所热爱的科研工作。生活稍微安定一点后,罗时钧当年的“傻劲”又来了,全身心地投入国内首次跨声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他经常连续8小时守着计算机,中午对付点冷馍、咸菜,有时去市里情报所查个数据,也不肯上街吃顿热饭,他始终为科研在争分夺秒地工作。

“哈军工”人以自己的品格和学问,赢得了西工大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钦佩,在慢慢融入这个新集体的过程中,他们也为西工大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西工大的教授和员工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变化最大的人中就有罗时钧教授,这位滕王阁下长大的江西才子好像年轻了20多岁,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他成为国内外空气动力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首次解决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计算的收敛性问题之后,罗时钧完成了跨音—机翼—平尾—立尾组合体纵向空气动力差分计算程序,获得1977年陕西省科研成果奖,并参加了全国国防科研成果展览。此时,罗时钧还出版了专著《跨音速定常势流的混合差分法》。1978年,他作为西工大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的科研成果获得大会科研成果奖和先进工作者奖。当他满面春风地回到西安时,西工大副校长的岗位正在等着他。

五、科研育人做出开创性贡献

1980年,罗时钧提出,“自修正风洞”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他指导研究生进行探讨,并敦促西工大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深入研究。后来这一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关注。1983年,罗时钧参与研究“跨音速小扰动势流二级近似方法及其在翼型和机翼绕流上的应用”获航空工业部理论成果奖。1986年他与其他人合作研究S型进气道流场的计算机模拟,获陕西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988年,罗时钧在1976年首次解决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计算的收敛问题基础上,把计算迎角提高到60°,在国际上首次得到非对称气动力计算结果,并取得计算方法上的突破,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罗时钧的学术论文一篇接一篇在国内外发表,邀请他访问讲学的函件也一封接一封地飞到西工大。20世纪80年代,他应邀到瑞典皇家工学院,联邦德国宇航院,美国康乃尔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等十几所名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和讲学活动,并受聘为美国数所大学的访问教授。他协助建立了西工大和联邦德国宇航院的科技协作关系。在国内,他受聘为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他是航空航天部知名专家、国家多个学术组织和学科带头人、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和评论员。1988年,罗时钧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多年来,罗时钧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认真教学、精心育人,甚至在病床上一边打吊针,一边批改研究生论文,还常常把研究生叫到他的病床前,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他说过:“我就是这么一点知识,不交给学生,不交给国家,难道还要带进棺材吗?”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年轻学者和科研骨干得到赴德国、瑞典学习深造和科技合作的机会。

罗时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非常重视“孝道”。他把父亲接到西安赡养,老父亲后来病倒住院,当时的医院条件较差,一个不大的病房挤了八张病床。罗时钧天天来陪护老父亲,晚上哪张病床空着他就将就着迷糊一会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他在陪护老父的时候,还抽空看学生的论文。

六、耄耋之年奋斗不息

2000年以来,罗时钧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刘锋教授(西工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西工大蔡晋生教授合作,开始了研究细长锥体涡流的绝对稳定性理论,并用数值计算验证,对文献中实验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澄清了学术界关于三角翼大迎角对称的脱体涡的稳定性的争议,对飞行器前体的空气动力设计与控制有应用价值。

2007年以来,罗时钧与刘锋教授等合作开展基于圆锥体大迎角下漩涡的不稳定性理论等多方面科学研究。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Irvine)分校机械与宇航工程系工作的罗时钧,虽已年过九秩,但仍每天坚持到实验室上班。他还通过网络指导西工大航空学院的研究生,他和国内的西工大学生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耄耋之年,仍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为国家培养空气动力学的后继人才。

七、教学相长,“教好学生是我的本分”

2013年4月1日,古城西安,春意盎然。西工大30多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举行“罗时钧先生九十寿辰庆贺座谈会”,共迎罗时钧先生九十寿辰。座谈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远在美国的罗时钧先生共同分享他的生日快乐。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共忆罗时钧教授卓越的科学建树,共话恩师谆谆教诲之恩,共叙航空教育的美好明天。

原航空工业603所所长李洪毅研究员兴奋地说:“50多年前在哈军工听罗老师空气动力学课程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位一辈子做学问、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教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今天是罗老师九十寿辰,我们祝贺罗老师,敬佩罗老师,学习罗老师。罗老师一生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是他依然著作等身、成就非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从罗老师身上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他历经磨难,但是总能静下心来做事。他对西工大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他首次建立了西北工业大学与联邦德国宇航院的科研协作关系,使得一大批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得以赴联邦德国宇航院学习深造和科研合作。他是真心希望学生好,真心希望西工大好。”西工大航空学院退休教授杨埜深情地回忆道。

西工大航空学院教授、长江学者蔡晋生是罗时钧教授在西工大期间指导的最后一个硕士研究生。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与罗老师保持联系,在他的指点下开展研究。1999年后,我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当我告诉罗老师我想回国工作的消息后,罗老师非常高兴,并且极力推荐我回到西工大。2008年,我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完成了罗老师的心愿。”

西工大航空学院流体力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大迎角空气动力学及其主动流动控制研究的孟宣市也感慨地说:“罗老师常常教导我说,干我们这行,要吃苦、肯干、坐得住。”“在科研领域,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罗时钧教授的教诲给这位青年教师留下了永久深刻的影响。

在得知西工大师生为庆贺自己九十寿辰举行了诸多活动后,罗时钧先生十分激动。他致信学校,并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2013年3月26日,罗时钧先生亲自执笔致信西工大,饱含深情地写道:“多年来,我身在国外,但一直关注母校和流体力学的发展,为你们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能和大家一起为母校的流体力学专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感到欣慰。”罗时钧先生还在视频中感慨地说:“作为老师,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好课,辅导好学生。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教学相长,为了教好必须学好,只有学好才能教好,教学好了科研才能水到渠成。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都是跟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结果。”他还对学校多年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西工大。

罗时钧教授长期从事飞机部件空气动力学、跨声速空气动力学、大迎角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十多年来,先后指导研究生几十名,为航空教育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罗时钧先后获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重大科研成果奖多项、陕西省科技成果奖、航空部先进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被美国空军外国技术局和美国宇航研究院(NASA)译成英文发表。他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美国科学与工程名人录》,《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罗时钧在航空教育战线和科研领域,始终不忘初心,奋斗不已,把成就写在祖国蓝天上,更把他的大爱镌刻在西工大师生的心里。

在阔别学校20多年后,2018年元月,罗时钧教授又回到了西工大。叶落归根夙愿的实现与西工大的巨大变化令他异常兴奋。罗时均表示,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衷心希望西工大在进入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的道路上加快发展,为祖国的航空、航天、航海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滕叙兖:《名将名师》书中罗时钧一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2]高超、蔡晋生、李华星、张正科:《罗时钧:我国空气动力学学科奠基人》一文,《西工大故事》,西北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

[3]王凡华:《蓝天大爱——师生代表共迎校友罗时钧教授九十寿辰》一文,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2013年4月2日。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黄迪民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