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陕西日报》报道西工大青年宣讲团事迹
2020-09-03 11:17 西工大青年宣讲团  党委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93日电西工大青年宣讲团)9月2日《陕西日报》第12版开学第一课信仰篇《我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报道了学校青年宣讲团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前往延安追寻信仰,践行当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的事迹。

“我们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怎么实现信仰?”

在今年暑假,西工大青年宣讲团的成员们来到延安,求索奋斗青春的密码——信仰。

让我们聆听三个西工大青年学子的故事与心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以脚踏实地扬青年信仰之帆

王雅楠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2019级本科生,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大类的学生,她选择加入西工大青年宣讲团,努力成长为一名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人。

她在一次次宣讲的过程中也逐渐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这信仰,见于接到青年宣讲员聘书的那一刻心中默想着的一句话——“浓墨重彩的一笔,彻头彻尾的变革”;见于作为主讲人为受疫情影响的帮扶地学生带去开学第一课——“从科学防疫到脱贫攻坚,见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力量”,见于全程见证英文宣讲团同学们将宣讲推向国际化的第一次尝试“We Stand Alone Together”。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让这一代青年迅速成长,投入到这场共同战和阻击战中。宣讲团的同学们也不例外。两个月,二十一期线上宣讲,中英文双语覆盖全球五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影响数以十万计的青年朋友。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他们迫切地想走出去,走到线下来,走到实践中,走到最初的那个地方。于是,他们来到了圣地延安。

坚定信念信仰,走好青春奋斗的“长征路”。青年宣讲员为什么到延安来?为了去求索奋斗青春的密码——信仰。南泥湾道路两旁的每一盏路灯顶各有红星,张思德雕像广场中轴线上嵌着二十九颗红星,宣讲团成员们的心中也有红星。如何能将青年耳熟能详的伟人讲生动?如何能让青年真切感受每一位被时代选择的伟人背后的精神力量?如何能让有信仰的青年给青年讲好信仰的故事?“个人选择与社会需求相辅相成”,在追寻信仰的路上,包括王雅楠在内的每一位西工大宣讲团青年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这笔财富转化为指导今后实践的动力源泉。

王雅楠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对青年学子的勉励:“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作为西工大青年宣讲团的一员,王雅楠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同时,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名大学生,她将学好这门做人做事的科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社科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要求,在社科领域作出自己对社会发展应有的贡献。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以志智双扶彰青年信仰之要

有这样的一群人,秉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之宗旨,恪守“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之主旨,披星戴月梦起长安,满载报国育人之志。

2018年,随着大巴车的一声鸣响,西北工业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超,前往陕西城固二里初级中学支教。工科专业出身的他,以信仰立根,以知识立本,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用自己行动践行担当,以自己心血滋润成长。在这所教师平均年龄近40岁的山区学校,他目睹了教龄三十余年前辈的兢兢业业,参与了数百名学生逐梦远方的历程,见证了这片秦巴热土在国家扶贫项目工程推进中的巨变,也体味了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奋斗精神。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他将这句话埋藏于心中,落实于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一年时间,如何培育学生树立接续奋进之志,构筑爱国报国之情,是宋超最常提及的话题,他用一年时间去追寻,也用一年时间去实践,用粉笔去勾勒山区学生的成长图,用双脚去丈量山区学生的回家路,用双眼去摄下山区人民的幸福景,用双手去书写山区教育的新征程。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信仰,作为照耀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明烛,需要有人去点亮。

他的信仰是什么?是用行动去落实矢志奋斗的青春点滴,是用实干去描绘扎根西部的憧憬蓝图,是用奉献去传承教书育人的时代使命,是用学识去书写强国爱国的责任担当。现在的宋超,也已成为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一种信仰,就是像西工大5381班的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歼-15副总师赵霞一样,用自身所学在祖国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事业领域铸造国之重器、践行使命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时代续写“西工大现象”。

高山仰止,继续追寻

以心中信念筑青年信仰之基

每个学校的校史馆都像一面挂满勋章的墙,时代的印记在上面熠熠生辉。别梦绮选择在西工大的校史馆实现自己的信仰,成为一名校史馆讲解员。

八十余载砥砺征途,西工大人创造了无数辉煌。新时代工大青年,亦始终在追寻信仰的路上。校史馆承载了西工大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繁荣的今天砥砺前行的无数印记。别梦绮总是在值班的下午独自走进馆内,她喜欢将展板上简短的文字想象出一帧帧的场景,从黑白的老照片中品味不会干涸的色彩,用一个满怀敬仰尊重的后辈之心,共鸣先辈们的付出与奉献。其中材料学泰斗师昌绪先生的故事,是她一读再读的、一讲再讲的热泪盈眶。

师老有着传奇的一生,他最喜欢说的是:“人生在世,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先辈的精神始终激励着青年们。青年一代的他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选择和成就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名理科生,实验室里仪器有规律的嗡鸣声似乎有些单调,别梦绮有时会回想起两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自己,面对志愿填报表,顶着重重压力郑重地勾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一选项。

“基础研究周期长、风险大,也许埋头科研坐多年‘冷板凳’也看不到希望,科研路途远不如一个板上钉钉的铁饭碗。”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我们国家未来的基础研究谁来发展呢?对于旁人的质疑,她时常回想起师昌绪先生的故事,也时常和身边的人深情讲述——师老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选择舍弃小我、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为我们的国家奉献青春,我辈年轻人又怎能不坚定信仰?

她的信仰是什么?是怀着一颗赤诚的真心,希望为国家基础学科的发展破瓶颈斩难关。这样一个学科领域,小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大到“卡脖子”技术的科研攻关,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别梦绮愿意为这个行业注入新鲜的力量,因为她看得到前辈为我们千锤万凿铺出的基石,看得到在这条路上有无数和自己一样在奋力奔跑的伙伴。她的选择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和信仰的力量,新时代的青年们就是要一直追寻在信仰的路上,就是要年轻而满怀热血,敢拼敢试充满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他们信仰,所以他们看见远方;他们信仰,所以他们为远方奋斗激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希望西工大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彰显“强国一代”应有的担当作为,用信仰的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一届西工大青年宣讲团名单

(审稿:全家悦)

关闭窗口
特别推荐